【MUSICO特別報導】重磅組合,精彩難得!葛佐夫指揮長榮交響樂團、夏卡爾三重奏,同場呈獻貝多芬《三重協奏曲》及兩首交響曲 - MUSICO

【MUSICO特別報導】重磅組合,精彩難得!葛佐夫指揮長榮交響樂團、夏卡爾三重奏,同場呈獻貝多芬《三重協奏曲》及兩首交響曲

14
2,482
2024.05.20|採訪‧文/李育潔

在策劃音樂會節目時,有些廣為人知、深受喜愛的經典曲目會礙於特殊的條件,較少被安排在音樂會裡。其中,貝多芬(L. van Beethoven, 1770-1827)寫給鋼琴、小提琴及大提琴的《三重協奏曲》(Triple Concerto in C Major, Op. 56)就是很好的例子。6月10日晚上,長榮交響樂團特別邀請指揮伊斯雷爾.葛佐夫(Yisrael Getzov)及夏卡爾三重奏(Trio Chagall),將共同合作演出這首精彩絕倫的《三重協奏曲》。同時,音樂會還將演出貝多芬的《第一號交響曲》(Symphony No. 1 in C Major, Op.21)及德沃札克(A. Dvořák, 1841-1904)的《第八號交響曲》(Symphony No. 8 in G Major, Op.88)。

2013年,三位熱愛音樂的義大利青少年音樂家——鋼琴家羅倫佐・阮(Lorenzo Nguyen)、小提琴家愛德華多・格里科(Edoardo Grieco)及大提琴家佛朗西斯科・馬西米諾(Francesco Massimino),以義大利畫家夏卡爾(Marc Chagall, 1887-1985)為名,成立了夏卡爾三重奏。即便才十五歲左右,但他們三人展現了對室內樂豐沛的熱情,成天在一起玩音樂,逐漸培養起絕佳的默契和對音樂的共識。2019年,夏卡爾三重奏獲得了義大利「的里雅斯德三重奏大獎」(Premio Trio di Trieste)銀牌(第一名從缺)。當時,義大利的《琴弓》音樂雜誌(ARCHI magazine)如此評價該團:「一個年輕但已非常成熟的三重奏,致力於探索精緻的音樂詮釋。」近年他們除了獲得「尚菲爾德國際弦樂大賽」(Schoenfeld International String Competition)首獎,更被歐洲音樂廳組織(The European Concert Hall Organisation)選為2025至2026年樂季的明日之星,受邀於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Concertgebouw)、漢堡易北愛樂廳(Elbphilharmonie)、巴黎愛樂廳(Philharmonie de Paris)等世界知名場館演出。

除了夏卡爾三重奏,長榮交響樂團這次也邀請到充滿活力的美國指揮葛佐夫一同演出。展開指揮生涯前,葛佐夫為出色的小提琴家。他為洛克菲勒弦樂四重奏(Rockefeller String Quartet)的創始成員之一,並與該團合作演出超過兩百場音樂會。在指揮的道路上,葛佐夫也展現了絕佳的天賦,他曾被著名指揮史拉特金(Leonard Slatkin) 選中,於華盛頓甘迺迪藝術中心(Kennedy Center)指揮美國國家交響樂團(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目前葛佐夫除了是康威交響樂團(Conway Symphony Orchestra)與小岩城管樂團(Little Rock Winds)的音樂總監,也兼任玻利維亞聖克魯斯愛樂(Orquesta Filarmónica de Santa Cruz )的藝術顧問及客席指揮。


▲指揮伊斯雷爾.葛佐夫(圖|長榮交響樂團 提供)

聊到這場音樂會的曲目概念,葛佐夫說:「這場音樂會非常與眾不同。我們沒有用序曲,而是以交響曲開場;接著是有三位獨奏者的協奏曲;下半場我們則會迎來彷彿交響詩般的交響曲。」葛佐夫認為,能在同一場音樂會欣賞到貝多芬的《第一號交響曲》及德沃札克的《第八號交響曲》是很棒的概念,因為觀眾可以完全感受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之間的差異,他說:「貝多芬承襲了海頓和莫札特的精神,在第一號交響曲中呈現出他對交響曲最古典、最原始的認知。接著,他的交響曲會逐漸因為人文主義、政治環境……的影響而變得越來越個人化。在貝多芬之後的浪漫時期交響曲,根基於他的九大交響曲上。很多人都說布拉姆斯的第一號交響曲是貝多芬的第十號交響曲,我自己認為,德沃札克的第八號交響曲就像是布拉姆斯的第五號交響曲。這首作品代表了和貝多芬相距三個世代的浪漫精神。」

這場音樂會最大的看點,莫過於由夏卡爾三重奏帶來的貝多芬《三重協奏曲》。在討論此曲時,馬西米諾說:「鋼琴三重奏和弦樂四重奏不同,弦樂四重奏的四把提琴音色相近,因此『找到同一個聲音』往往是首要任務。鋼琴三重奏的目標是在共同的聲音中,同時突顯三種樂器各自的特色。因此鋼琴三重奏其實是適合與管弦樂團合作的,而貝多芬也證明了這點。」《三重協奏曲》完成於1803年,一般相信此曲是貝多芬為了長期贊助、支持自己的魯道夫大公(Archduke Rudolf of Austria, 1788-1831)所創作的。由於魯道夫大公是業餘的鋼琴家,因此貝多芬刻意設計了效果出眾,但實則簡單的鋼琴聲部,並搭配技術相對困難的小提琴及大提琴。對此,葛佐夫生動地描述:「這首曲子的很多段落讓我想到『饒舌對決』(Rap Battle)。大提琴和小提琴在互相較勁,彼此炫耀、展示自己的能力,而鋼琴就像是調停者或裁判,一直穿梭在兩人之間,真的非常有趣。」

貝多芬毫無疑問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如何看待、詮釋他的作品,是所有音樂家都會遇到的挑戰。羅倫佐〔註〕認為,貝多芬時常在作品中展現強烈的對比,但《三重協奏曲》卻有不一樣的特色,他說:「我認為這首協奏曲真正的精神,是透過我們三個和樂團的互動,展現充滿精力、喜悅的正能量。」夏卡爾三重奏過去也演奏了不少貝多芬的作品,對於「詮釋貝多芬」有著很深的體會,格里科說:「貝多芬是那種會跟隨演奏家走在人生的道路上的作曲家。這意味著,在生命的不同時期,我們都可能會演奏出不一樣的貝多芬,我們詮釋的貝多芬會跟著我們成長。」馬西米諾則認為:「貝多芬的音樂涵蓋了一切,形式、情感、生命、哲學、自然……演奏他的音樂沒有規則,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開放,準備迎接各種可能性。」葛佐夫覺得,自己在《三重協奏曲》中扮演了理髮師的角色:「理髮師雖然有個人風格,但重要的是剪出顧客想要的髮型。我想很少有客人會把髮型全權交給理髮師,讓理髮師告訴他:『這才是你的風格!』我非常興奮能和夏卡爾三重奏合作。這和三位平常不會一起演奏的獨奏家合作起來是截然不同的。他們可能帶著一個相似的思想而來,但卻以三個靈魂去詮釋。我有信心能全力支持他們,無縫地融合他們和樂團。」



在貝多芬之後,樂迷朋友將於音樂會的下半場,欣賞到德沃札克詩情畫意的《第八號交響曲》。在交響曲的領域中,結構、形式、動機、和聲進行的過程……往往是音樂家強調的重點。然而在創作完前七首交響曲後,德沃札克決定創作充滿個人色彩、跳脫過往框架的作品。1889年,德沃札克從捷克的維索卡高地(Vysoká)獲得創作靈感,他捕捉了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還有消逝的生命帶出的蕭瑟與哀愁,寫下充滿田園色彩的《第八號交響曲》。「就像交響詩一樣,我覺得那些傳統、嚴謹的作曲要件在這首交響曲中並不重要。它的美妙之處在於色彩、能量、性格……它不是德奧交響曲,它只是東歐的民間音樂。這整首交響曲就像一個美麗而歡樂的旅程,我們在欣賞時會感到無比的快樂,即便是哀傷的樂段,也突顯出生命美妙的瞬間。」葛佐夫說道。

最後,葛佐夫及夏卡爾三重奏分別與我們分享了這幾年在演奏上獲得的體悟。葛佐夫說:「年輕時,我常因爲樂譜上的各種細節感到沮喪,覺得自己無法完全揣摩出作曲家想要的聲音。但現在我不再鑽牛角尖了,我知道音樂的意義來自更大的地方,因此我變得更堅定、平靜了。」格里科說:「作為職業的鋼琴三重奏,這十年來我們每天都在討論『要傳遞什麼給觀眾』。從開始到現在,我們終於能在舞台上創造出更多的『自由』了。當然,我們還是會分析樂譜,但我們越來越不用『決定』一種表達方式了。我們開始真正掌握『在舞台上活在當下』的方式,而這種『自由』正是我們想要帶給觀眾的。」羅倫佐同意地說:「我們和觀眾的互動方式開始不一樣了。我們三個從十三、十四歲就一起玩音樂,過去我們總是想要向觀眾表達對音樂的見解,向大眾展示音樂這個產品。但現在,『和觀眾一起創造回憶』變成我們的目標了。我們感受觀眾、指揮、樂團帶給我們能量上的回饋……這些全部都必須在『當下』發生。」

馬西米諾最後生動地描述了現場音樂會的魅力,邀請臺灣的樂迷朋友走進音樂廳欣賞這次的音樂會,他說:「我覺得音樂會就像在非洲的獵遊(Safari),音樂家是旅行的嚮導。因為我們過去到這個區域好多次了,也花很多時間尋找動植物。所以我們知道大象可能在這裡、獅子可能在那邊、那裡有令人驚嘆的花朵……。我們帶著觀眾展開冒險,但我們無法保證當天動物們會在哪裡出現。因為我們不是去所有動物都固定在相同籠子裡的動物園。在大草原上,動物可能出現在固定的地方,也有可能跑到別的區域,甚至沒有出現,當然也有可能出現沒看過的動物,因為牠們是活的。音樂也是活的,每天都是全新的狀態,一切都是驚喜。所以我想邀請觀眾來欣賞我們的演出,讓我們帶你們去參觀野生動物園,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註〕為方便閱讀,本文以名字「羅倫佐」稱呼「羅倫佐・阮」,其餘音樂家均以姓氏稱呼


▲主圖 夏卡爾三重奏(圖|長榮交響樂團 提供)


節目資訊與購票

貝多芬《三重協奏曲》

20240610貝多芬音樂會0207banner

最新新聞

Invisible Architecture(無形建築)_

【MUSICO焦點專文】穿梭過去與未來的爵士之旅——Invisible Architecture無形建築亞洲巡演

7
211
2024.10.29 / 音樂新聞 / 樂壇動態
2024年11月6日,一支以當代爵士與電子風格見長的國際樂團將在臺北西門的河岸留...詳全文
(c) Miika Takala 3(主照片指揮)

【熱門話題】樂音中看見永恆:《極致淬鍊——柯林斯X瓦洛金》

9
295
2024.10.25 / 音樂新聞 / 樂壇動態
人類的心靈如何突破自我的限制,創造出超越時代的傑作?在12月26日由長榮交響樂團...詳全文
Vadim Gluzman
Photo: Marco Borggreve

【MUSICO特別報導】殷巴爾、葛魯茲曼與TSO:普羅科菲夫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專訪小提琴家葛魯茲曼

13
725
2024.10.24 / 音樂新聞 / 樂壇動態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aipei Symphony Orchestra,下簡稱TS...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