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6|採訪‧文/
陳佩珊
鋼琴家周善祥 (Kit Armstrong) 繼2020年底至2021年初來臺演出大獲好評,甚至應觀眾的熱情更加演至15場之多,在古典音樂圈迎來不少讚嘆之聲,特別是在當時全球疫情肆虐之際,許多外國音樂家紛紛取消演出行程,而鋼琴家周善祥反倒強勢崛起、一支獨秀,在臺灣樂壇大放異彩,不僅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也在許多樂迷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六月周善祥即將再度來臺進行巡迴演出,本次「周善祥.一個人的音樂節」除了每場皆精心策劃不同的主題與曲目內容外,其中6月19日由屏東縣政府所主辦的「周善祥2022管風琴獨奏會」,將於屏東演藝廳特別安排了上半場鋼琴、下半場管風琴獨奏的音樂會,演出曲目包括韓德爾的〈E大調第5號組曲〉、莫札特的〈降 B 大調第13號鋼琴奏鳴曲〉,以及李斯特的〈為管風琴而寫的幻想曲與賦格〉,透過演奏鋼琴與管風琴兩種截然不同的樂器,為觀眾帶來更多樣性的風格呈現。
「我心裡的音樂世界不只有一套曲目」
至訪問截稿為止,本次周善祥來臺的獨奏會已從原定的4場增至10場,各個場次的曲目皆以不同主題作為分類呈現,演出作品涵括了16世紀到21世紀的鍵盤及鋼琴音樂,能夠有這麼龐大的曲目量,且可以在一次密集的巡迴演出行程中作如此的安排,這種機會實在罕見,鋼琴家除了兼備演奏能力、實力、體力及毅力外,對於音樂歷史脈絡若非博聞強識,豈能造就這趟精彩的「音樂壯遊」?話說在2020年三月歐洲疫情開始爆發,音樂會全數被取消的狀況下,周善祥正好人在法國。他說:
「在我的教堂中剛好有鋼琴、也有攝影機,於是我想既然無法現場演奏音樂會,那就以特別的方式來跟大家分享我的音樂世界。」那段期間周善祥持續每天拍攝上傳影片,透過一段樂曲歷史起源的解說後再親自演奏,帶領觀眾一同見識了上百首罕見又有趣的作品。他接著說:
「我覺得古典音樂是一個特別的東西,不只是要欣賞,而且還是要思考的。假設一個作品,大家第一次聽可能只是覺得很順、很舒服,但如果能更深入去了解其背景及架構,就能從更多方面去欣賞這個作品。」
周善祥認為,過去50、100年前,古典音樂家大多是一年安排一套曲目到世界各處進行巡迴演出,但對他來說,在現今這個世界並不那麼適合,尤其是在他心裡的音樂世界不只有一套曲目,因此他大量研究廣泛的曲目,特別對於那些尚未被挖掘的作品更感興趣。談及上次來臺演出,當時周善祥在每個加演場都給出了不一樣的曲目,他認為這跟他拍攝影片的想法如出一轍,希望將他整個音樂世界分享給大家,只要看得到的地方都帶著大家走過一次,而不是一再重複彈奏一樣的曲目。也由於受到大家熱烈的支持,今年除了帶來廣泛豐富的鋼琴曲目外,也將再次造訪屏東演藝廳,特別安排演奏管風琴的經典作品。
「李斯特—開啟了我演奏管風琴的動機」
管風琴在西方古典音樂史上可說是最重要的樂器,德國人更把管風琴比喻為「樂器中的王后」(Königin der Instrument)。周善祥對於這項樂器並不陌生,他從小就喜歡教堂,也喜歡教堂音樂,甚至當初買下了法國北部伊爾松市 (Hirson) 的一座教堂,最初的想法就是希望有一個地方可以演奏管風琴。2016年受邀至德國Trier演奏,周善祥首度以管風琴演奏家亮相即獲得高度讚許,周善祥說:
「那是一個古羅馬時期建的教堂,距今約1800年,在那裡彈鋼琴並不適合,於是我一直在等的機會終於到來,就是演奏管風琴。」當時下半場就是演奏了李斯特的「以讚美詩《來我們這裡,來救贖的浪潮中》的主題為管風琴而寫的幻想曲與賦格」,而這首曲子則是啟動周善祥最初想演奏管風琴的原始動機,他表示:
「因為這首曲子讓我對『演奏』產生了新的想法:有些曲子是我想彈的,有些曲子是我想聽的;而這首曲子是屬於前者,因為我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想要把它演奏出來。」李斯特不僅是一位技藝超群的鋼琴家,更是一位具有開創性且多產的作曲家,他在音樂上作了許多具有前瞻性的發明與貢獻,無論是架構或思想,都為後世帶來啟發。作為浪漫主義開端的先鋒人物,這首曲子正是音樂史中浪漫樂派的第一首管風琴曲,富藏許多獨創的音樂元素,這讓身兼作曲與演奏的周善祥深感興趣且非得用管風琴演奏不可,他認為即便布梭尼 (Ferruccio Busoni, 1866-1924) 曾將此曲改編成鋼琴版,但對他來說其實沒有意義,他說:
「我並不是因為我要當鋼琴家才彈鋼琴,對我來說,鋼琴是一個工具,重點是我喜歡音樂,我要將我對音樂的想法表達出來,因此只要有機會彈管風琴,我是不會選擇用鋼琴來詮釋管風琴曲。」
▲認識音樂界的重量級樂器——管風琴,屏東演藝廳管風琴解密!
「我喜歡旅行,而音樂可以帶我穿越時空」
這兩年來整個世界歷經了疫情甚至戰事,許多人生活步調因此亂了套,但對周善祥而言,他卻有著自己的解讀:
「從古典音樂的角度來看,我們所想的、所講的時代都是好幾十年、好幾百年的,也許這一、兩年的時間讓我們生活稍微停滯,但日子還是會繼續。反之,我們今天對一個西元1700年的作品的看法,跟2024年的想法一定不會差得太遠,因為真正藝術的本質是不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它是跨越時空的,這也是我為什麼會對不同時代的作品如此感興趣的原因。我喜歡旅行,時間、空間都是,而音樂可以帶我穿越時空。」打破時空的限制,甫邁入而立之年的周善祥隨著自己的腳步不急不徐地專注於理解樂曲的本質,如先知般將作曲家所灌注的樂思自然地忠實傳遞,為觀眾搭建起穿越時空的橋樑,在音樂的宇宙中一起產生情感的共鳴。
▲主圖 鋼琴家周善祥畢業於倫敦大學皇家音樂學院,是鋼琴名家布蘭德爾退隱舞台之前的最後一位弟子。2010年在德國漢堡獲得伯恩斯坦藝術成就獎;2011年榮獲德國漢諾威藝術成就獎。(屏東演藝廳提供)
節目資訊與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