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漢首度完整演繹貝多芬十首小提琴奏鳴曲 選擇台北首演締造全球傳奇 - MUSICO

夏漢首度完整演繹貝多芬十首小提琴奏鳴曲 選擇台北首演締造全球傳奇

0
27
2025.04.29|發稿單位/牛耳藝術

一代小提琴家吉爾・夏漢(Gil Shaham)將首度挑戰完整呈現貝多芬十首小提琴奏鳴曲,並選擇在台北國家音樂廳作為全球首演之地。這一系列的演出不僅宣示著夏漢在小提琴音樂藝術旅程中的歷史性突破,也讓台北再次成為世界音樂版圖中的焦點。

夏漢對這次的曲目抱持最大的敬意與熱情,他在訪談中提到:「能夠以音樂為橋樑,將貝多芬的精神與大家分享,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珍惜的時刻。」對他而言,這不僅是一次演出,更是一場關於藝術、生命與信仰的深刻對話。當貝多芬的音符在夏漢的琴弓下復活,每一場演出都將是一次難忘的心靈旅程。

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被譽為小提琴與鋼琴室內樂曲目中的巔峰之作。這十首作品涵蓋貝多芬早、中、晚期的創作風格,展現了作曲家從古典主義過渡至浪漫主義的藝術歷程。對演奏家而言,這不僅是一場技巧與耐力的考驗,更是對音樂理解與表現力的極致挑戰。吉爾・夏漢選擇在單一城市內,於三場演出中完成全集演繹,可見夏漢對自身琴再突破的高度追求。

夏漢琴音溫暖細膩,無懈可擊的技巧再加上經歷人生的體悟,讓這三場獨奏會更加壯闊與柔情。這次選曲涵蓋了貝多芬從作品12的初試啼聲,到《克羅采》的熱情奔放,再到貝多芬晚期「第十號奏鳴曲」的深邃,每一首作品都蘊含了貝多芬對生命、自由與藝術理想的探索;而夏漢則以跨越時空的感受力與詮釋,為經典曲目注入嶄新的生命力。

在夏漢的規劃中,將貝多芬的十首奏鳴曲分為三個不同的節目,依照風格與時期巧妙編排,樂迷可以在夏漢精心繪製的音樂地圖裡,尋覓著貝多芬創作思路的演變,化成自己的生命故事。其中6月19日第一場將聚焦貝多芬早期的三首奏鳴曲與著名的「克羅采」,既展現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創作能量,也帶來激情四射的音樂火花。

6月20日第二場獨奏會,夏漢以第四、第五與第十號奏鳴曲為主,特別是知名的「春」奏鳴曲,明朗流暢,洋溢愉悅春風。6月22日第三場獨奏會,夏漢將帶來貝多芬晚期的三首奏鳴曲,這組作品完成於貝多芬面臨聽力危機之際,其音樂中交織著堅毅、悲憫與無盡的內在力量。

貝多芬這十首小提琴奏鳴曲的厲害之處在於奠定了小提琴與鋼琴的對等地位。在貝多芬之前,小提琴奏鳴曲往往是鋼琴主導,小提琴只是「陪襯」;但貝多芬打破傳統,讓小提琴與鋼琴成為平等對話的音樂夥伴,這也影響了後世所有小提琴奏鳴曲的創作方向。

這次與夏漢攜手同台的鋼琴家是來自日本的江口玲(Akira Eguchi),兩人已經合作超過30年。作為久經國際舞台考驗的鋼琴家,江口玲以其細膩的音樂感和高度的合作默契,為夏漢的演奏增添無限光彩。兩位藝術家之間深厚的音樂理解與心靈契合,將貝多芬筆下小提琴與鋼琴如對話般交織的音樂語言,演繹得淋漓盡致。


▲圖 一代小提琴家吉爾・夏漢(Gil Shaham)_(c)Chris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