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的疫情,各國的防疫隔離政策使得人們的交流方式逐漸轉變,許多藝術家也開始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2020年,被迫待在家中的以色列舞蹈家尤法.皮克(Yuval PICK),開始研究『關係』(Relation)這個概念,進而創作出舞作《巴赫d小調》。此作品於2021年在法國的里昂舞蹈雙年展(Biennale de la danse de Lyon) 首次登場,並成為該年的亮點節目之一。今年5月27日及28日,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將邀請皮克和他的舞蹈團隊,為臺灣帶來此舞作的亞洲首演,對於舞蹈愛好者及古典樂迷來說,是相當值得關注的話題節目。
皮克為歐洲著名編舞家,目前擔任法國國立希里爾拉帕普編舞中心(Centre Chorégraphique de Rillieux-la-Pape)的編舞家暨舞蹈總監。「個人及群體之間的關係」一直是他長期藉由舞蹈探索的主題。人與人的距離,在疫情期間被突顯出來,激發了皮克的靈感,他說:「我想透過舞蹈傳達一個歷久不衰的概念:『人類在社會文化中需要與他人相處,並且需要與他人建立關係。』」
為此,皮克想要找一首具有「永恆」這個特質的古典音樂。這意味著,這個作品必須在過去被創造,但卻能在現代,甚至是在未來持續被演出,並且啟發他人。皮克:「我選巴赫(J. S. BACH, 1680-1750)的《d小調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組曲》(Violin Partita No. 2 in d minor, BWV 1004)是因為這個作品中有令人難以言喻的特質。在欣賞這首曲子時,你可以想像一個人正在努力找尋另一個可以交流的對象。同時,巴赫的作品不受任何風潮和時代影響,永遠會觸動人們。」
對皮克而言,巴赫這首作品當中的獨奏小提琴,彷彿舞作開始時孤身一人的舞者。隨著音樂,舞者們在各種音樂動機之間尋找彼此,靠近、試探、接觸,並在最後建立起聯繫,相互共鳴。透過細膩的身體姿態,皮克強調了巴赫組曲中不同樂章的美感,並帶出人類尋找意義與聯繫的意象。他也認為,巴赫作品中,由不同高低的音符所構成的「音型」是帶有精神象徵的。隨著重力往下擺盪的低音可能是一個人;而垂直向上的高音則是另一個人。皮克:「你會發現,某個音型會出現在這個地方,像是為了去某處見其他人。音樂中的這些音型和動機想要去創造出一段關係。而我則想把這個抽象的概念透過人的肢體來顯化。這像是用動作表達出的字彙,是一種『關於需要的詞彙』(The Vocabulary of Need)。因為這是一個需要與其他人互動、一起創造才能完成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