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O現場迴響】樂音重現,經典回歸——《浪漫&洗鍊—林易與ESO》 - MUSICO

【MUSICO現場迴響】樂音重現,經典回歸——《浪漫&洗鍊—林易與ESO》

22
2,094
2024.04.10|文/陳軒慧

甫於4月5日落幕的《浪漫&洗鍊—林易與ESO》音樂會,所演出之三首曲目皆是浪漫時期名篇,對資深的古典樂愛好者而言極其熟悉,其優美的旋律更是適合入門者欣賞。加上交由經驗豐富的指揮葛諾・舒馬富斯(Prof. Gernot Schmalfuss)與技巧精湛的青年鋼琴家林易演出,令人對演出的品質感到放心。因此本次音樂會吸引眾多樂迷到國家音樂廳欣賞,票券近乎完售,從導聆到正式進場都是人山人海。


▲觀眾於演出前專注聆聽樂曲解說(圖|長榮交響樂團提供)

即使是如此經典的曲目,仍有辦法帶來驚奇。上半場的第一首曲目為孟德爾頌的《赫布里群島》序曲,也就是許多人所熟知的《芬加爾洞窟》。這是一幅舉世聞名的音樂風景畫。作為時間的藝術,每一次演出此曲,就像欣賞從頭臨摹大師之作的過程。每個樂團和指揮的詮釋方式各不相同,有時是清淡的水彩、有時是淡雅的膠彩。舒馬富斯與長榮交響樂團在此曲的演繹上則有種出乎意料的沈重感,像是在畫布上用油彩刷出陰影,穩定整個畫面的基調,也襯托出群島風景的明亮。這是一個彩度偏低、深景深的蘇格蘭海岸景象。然而音樂的線條流動,弦樂拉扯之間描繪出海潮的形狀,當中蘊含的美感絲毫沒有減少。

另一個驚奇在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第一顆音落下時降臨。在多數人的印象裡,貝多芬的音樂恰如他的為人:熱情、耿直、剛硬。而鋼琴家林易向來以高明的技巧為人稱道。然而他並未以剛硬的氣勢駕馭這首第四號協奏曲,反而是輕盈中帶著貴氣,規矩、節制,卻仍有貝多芬式的熱情。與浪漫樂派後來的作品相較,本曲的炫技程度不算高,也不像前面的《赫布里群島》序曲有明確的敘事主題,貝多芬以純粹的音樂形式探究屬於浪漫時期的情感,我們可以在鋼琴與樂團一來一往的對話中感受到這種情懷。即使是弱音,林易的觸鍵輕輕撫過,也精準拿捏住應有的力度。輕靈的音色恍然讓人錯覺:「這似乎是一首很簡單的曲子呢。」可仔細聆聽它的速度感和和弦的重量就會知道並非如此。能引導觀眾以這種方式聆聽貝多芬,是另一種形式的輕鬆。在演出完這首協奏曲後,林易特別帶來安可曲:貝多芬的第21號鋼琴奏鳴曲《華德斯坦》,為意猶未盡的觀眾再次展示他對貝多芬作品的純熟與控制自如。


▲鋼琴家林易演出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圖|長榮交響樂團提供)

下半場唯一一首曲目是布拉姆斯的第四號交響曲,時間線向前推進了好幾十年。布拉姆斯的音樂美感從貝多芬一脈相承而來,浪漫樂派的發展在他的第四號交響曲中達到高峰。對於指揮舒馬富斯而言,這更是他鑽研一生的作品。第一樂章開始,由簡單無比的八個三度下行音兩兩一組所構成的主題,弦樂就帶出布拉姆斯交響曲中特有的搖晃感,甚至令人聯想起上半場《赫布里群島》序曲水波主題的處理方式。隨著音樂進行,越來越多線條的加入讓音樂變得龐大而糾結。然而在舒馬富斯的處理下,每一個動機和轉折都清晰無比。觀眾宛如一勺一勺吃進布拉姆斯的音樂,不知不覺中慢慢吸收每個樂思的變化。這既是作曲家費盡心血的巧思,也是指揮家不知研究了多少次樂譜、與多少樂團合作過才獲得的成就。第四樂章的演出尤其出色,將層層堆疊的旋律推向最高潮。布拉姆斯音樂之動人,源於那嚴肅、憂鬱包裹下的無比熱情。不像貝多芬那樣外顯,卻因為內斂更加勾人心弦。

整體的曲目安排從沈重到輕盈、再到下半場的嚴肅龐雜。以樂曲的配器而言,弦樂所佔的比重較管樂要大,但管樂的每一次亮相都令人印象深刻。誠如音樂會標題所述的「浪漫、洗鍊」這是一場平穩中仍能看出巧心安排的音樂會。觀眾們所期待的,很多時候都不是花俏的炫技或過度的激情,而只是像這樣安心的坐在音樂廳裡,如同翻閱喜愛的舊書一樣,再次聆賞經典的樂章。


▲主圖 鋼琴家林易、指揮葛諾・舒馬富斯(圖|長榮交響樂團提供)


延伸閱讀

【MUSICO特別報導】葛諾・舒馬富斯指揮長榮交響樂團,攜手鋼琴家林易,共譜純正德式浪漫!

【熱門話題】值得一再細賞的浪漫情懷——《浪漫&洗鍊—林易與ESO》

【導聆曲解】浪漫&洗鍊—林易與ESO

琴炫樂揚_Banner_Mus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