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7|文/
曹銘倉|特稿
波羅的海三國與台灣的文化共鳴
波羅的海三國(Baltic states)——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與台灣在地緣政治與文化處境上,有著令人深思的相似之處。這些國家雖面積不大,卻依然在強鄰環伺之下,成功以自身文化與價值,維繫了國家認同與國際聲音。台灣同樣在全球化浪潮中,憑藉文化軟實力與多元創意,持續發聲,讓世界看見。無論是音樂、藝術,或其他形式的文化交流,這些故事總能引發台灣民眾的深刻共鳴。此次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的立陶宛,將以其國家代表性室內樂團來台巡演,將這份對於文化自信與堅韌的感動化為聲音,帶到我們的耳邊與心中。
立陶宛國立室內樂團與2024南國音樂節
立陶宛國立室內樂團成立於1960年代,長年以高超的演奏技藝與對古典及現代作品的深刻詮釋,活躍於歐洲各大音樂廳與國際音樂節之間。他們不僅承載著立陶宛的古典音樂傳統,更致力於推廣當代音樂,成為該國文化的重要象徵之一。今年2024歲末,立陶宛國立室內樂團將於台灣進行巡演,屏東場則作為「南國音樂節」的亮點節目,於12月7日登場於屏東演藝廳。此次音樂會將帶來他們最精選的曲目,展現波羅的海音樂的獨特魅力,為南台灣的樂迷獻上一場無與倫比的聽覺盛宴。
屏東限定:Arvo Pärt的《Fratres》與《Tabula Rasa》。
▲圖 指揮謝爾蓋·克雷洛夫 Sergei Krylov。出生於音樂世家,曾被20世紀譽為最有影響力大提琴家之一的Mstislav Leopoldovich Rostropovich (姆斯蒂斯拉夫·羅斯特羅波維奇)稱讚「是當代五位頂級小提琴家之一」。(圖|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提供)
在屏東場次中,立陶宛國立室內樂團特別呈現了愛沙尼亞作曲家Arvo Pärt的兩部代表作——《Fratres》與《Tabula Rasa》。這兩首曲目不僅是Pärt音樂哲學的經典展現,更充滿著靈性的深度與哲思的力量。《Fratres》透過不斷重複與變化的旋律結構,表現出永恆與當下的交融;而《Tabula Rasa》則以其精緻的多聲部對話,帶來近乎宗教般的沉思氛圍。這兩首作品僅於屏東場限定演出,使這場音樂會更顯難能可貴。透過這些作品,我們將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波羅的海音樂中那份靜謐而深遠的心靈震撼。
愛沙尼亞作曲家Arvo Pärt是誰?
Arvo Pärt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樂風格最為人所知的特色被稱為Tintinnabuli:「鐘鳴風格」,脫胎於中世紀的音樂表現與技術,與極簡主義(Minimalism)的技術及美感經驗相結合,極簡與靜謐卻震撼人心著稱。1935年出生於愛沙尼亞的Pärt,早期深受東歐正教會音樂的影響,後來逐漸發展出獨樹一幟的音樂語言。Pärt的作品經常以宗教文本為基礎,試圖在音符間尋找靈魂的歸屬與永恆的真理。他的音樂不僅是技藝的展現,更是心靈的對話。在《Fratres》和《Tabula Rasa》中,這種獨特的風格體現得淋漓盡致,讓每個音符都承載著靜觀與祈禱的深意。
屏東演藝廳與音樂深度體驗
屏東演藝廳素以其卓越的音響設計與舒適的觀演空間,成為南台灣備受推崇的表演場地之一。在這樣的場域中欣賞Pärt的作品,無疑是一種心靈與聲音的雙重洗禮。Pärt的音樂尤其適合在現場演出中體驗,因為他的作品強調聲音的細膩變化與空間的迴響效果,是錄音無法完全呈現的聽覺美感。在屏東場的演出中,觀眾將能更直接地感受到《Fratres》與《Tabula Rasa》所帶來的沉靜與震撼,仿佛在音符的縫隙間,與無形的宇宙對話。這場音樂會不僅是一場表演,更是一場屬於每個觀眾的內心旅程,深具啟發性與治癒力。
期待在音樂廳見到您
這樣一場深具意義與藝術價值的音樂會,絕對不容錯過。期待在屏東演藝廳與您一同感受立陶宛國立室內樂團與Pärt作品的迷人魅力,讓我們共度一個難忘的音樂之夜!
▲主圖 立陶宛國立室內樂團成立於1960年,由小提琴家Saulius Sondeckis創立。(圖|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提供、© Dmitrij Matvejev)
▎
曹銘倉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鋼琴組畢業,鋼琴師事程彰教授、賴麗君教授,副修曾修習作曲、中提琴、豎琴等;現任教於高雄中學音樂班、高雄醫學大學。鋼琴合作領域跨足古典、當代及跨界,近期合作包含2023衛武營國際音樂節《孔雀傳說》,高雄春天藝術節草地音樂會《史瑞克2》,高雄市交響樂團製作之《蝴蝶夫人》、《愛情靈藥》等,並曾與楊書涵、金希文、章浩緯等指揮家合作擔任鋼琴協奏;編曲及作曲活動包含大玩樂家3-《小蟲 & 簡文彬 & 周蕙 跨樂衛武營音樂會》等。
節目資訊與購票
2024南國音樂節-立陶宛室內樂團音樂會屏東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