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稿單位/
文化部
文化部日前公告,登錄「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排灣族Kinavatjesan傳統刺繡」與「排灣族tjemenun傳統織布」等3項原住民族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及重要傳統工藝,並認定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保存者杵音文化藝術團、排灣族Kinavatjesan傳統刺繡保存者陳利友妹及排灣族tjemenun傳統織布保存者許春美。
文化部表示,文化部自98年起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傳統表演藝術及重要傳統工藝並認定保存者,截至109年12月,國家級重要傳統表演藝術有19項28位保存者,重要傳統工藝則達18項25位保存者。本次新增3位保存者(俗稱人間國寶),均為原住民族重要保存者,是歷年認定原住民族類項最豐富的一次,肯定與重視臺灣各族群無形文化資產。
重要傳統表演藝術「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是臺灣原住民族傳統歌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展演形式,自日治以來迭受民族音樂學者的關注,日本民族音樂學者黑澤隆朝率先稱其歌唱方式為「自由對位」的唱法,主要是在農耕社會中,白天農事相互幫工後,晚間大家休閒時的產物,或工作間與生活上所吟唱的歌謠,其更重要的是在祭典中被傳頌,是兼具部落凝聚及傳達部落文化的歌謠。
保存者杵音文化藝術團於86年創立,創辦人為郭子雄、高淑娟,師承馬蘭部落長者李原信、汪寶連、陽順英;新馬蘭部落長者林振葉、林振鳳;馬當部落長者郭英男、郭國治;康樂部落長者陽登山、豐福明、吳葉枝等人,主要展演為馬蘭阿美複音唱法「自由對位」歌唱形式,以領唱(獨唱)、高音(獨唱)、歌者即興、自由對位的方式發展出具有多聲部的複音唱法,並融合多元形式展演,經常性參與各項展演活動、於部落巡迴演出,保有獨特的演唱方式。
重要傳統工藝「排灣族Kinavatjesan傳統刺繡」將圖紋直接繡於苧麻布上,服飾中使用最頻繁的繡法為「十字繡」,是最具代表性的排灣族傳統刺繡法。排灣族服飾早期以繁複的夾織廣為收藏家所喜愛,近年來以刺繡的技巧及豐富的紋樣,表現族人對刺繡藝術的天份。服飾上的圖紋大抵為象徵祖靈的人頭紋、象徵時間的太陽紋、象徵父親的百步蛇紋、象徵母親的陶壺紋及變化多端象徵自然生命的花草。
* 圖 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排灣族Kinavatjesan傳統刺繡保存者陳利友妹
藝師陳利友妹自幼跟著母親學習刺繡、服飾製作,承襲傳統文化的歷程,更是現今時代原住民族文化由瀕臨斷裂又重新銜接的縮影,從其刺繡作品中,集合了各式的刺繡技法及圖紋,展現傳統的生活記憶及神話傳說。她的作品不僅深具東部排灣族地區的文化特色,也充分體現了大王部落過往領導家系所擁有豐富的文化詮釋,更充分展現區域的人文與社會生活風貌。
重要傳統工藝「排灣族tjemenun傳統織布」圖紋反映族群回應所居環境的智慧、家族的傳承及織者的創思,織布工藝整體知識系統包含語言、歌謠等口述傳統、線材與染材的種植取得及處理、整經設計和織做的技術、紋樣表現的象徵意涵和社會關係、技術與倫理的傳承等,不僅是族群的歷史紀錄,其織布工藝的知識體系亦反映排灣族文化的核心內涵。
藝師許春美承襲家族及部落長者傳統織布技藝,保有排灣族古樓部落傳統織布文化知識之口傳文學,可吟誦織布的古老經文,熟知排灣族傳統織布的完整工序及傳統織布技術工法中之平織、斜紋織、浮織法、綁織(俗稱挑織)等主要技法,並熟知各項圖紋所反映的環境與社會階序意涵,藝師在排灣族傳統織布瀕危消失之際,推動排灣族傳統織布工藝復振再生,以地織機進行教學超過20年,是少數能夠掌握織布整體知識並得以族語傳承者。
* 圖 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排灣族tjemenun傳統織布保存者許春美
文化部表示,保存與傳承臺灣重要無形文化資產是文化部重要使命,本次新增列的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及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也將續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92條規定,啟動師徒制傳習計畫及各項保存、教育推廣工作,讓臺灣的傳統文化持續流傳,更藉以彰顯臺灣文化特色與主體性。
110年公告之人間國寶名單
重要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
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保存者-杵音文化藝術團
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
排灣族Kinavatjesan傳統刺繡保存者-陳利友妹
排灣族tjemenun傳統織布保存者-許春美
*上方大圖 重要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保存者-杵音文化藝術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