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O焦點專文】跨越時代的壯麗篇章:從貝多芬到理查·史特勞斯——里柏瑞契、陳禹同與TSO - MUSICO

【MUSICO焦點專文】跨越時代的壯麗篇章:從貝多芬到理查·史特勞斯——里柏瑞契、陳禹同與TSO

7
224
2024.12.02|文/陳佩珊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將於12月6日週五晚間在國家音樂廳攜手指揮家亞歷山大·里柏瑞契(Alexander Liebreich),呈現理查·史特勞斯的交響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並邀請魯賓斯坦鋼琴大賽金獎得主、年輕傑出的加拿大鋼琴家——陳禹同(Kevin Chen),共譜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兩部經典鉅作堪稱音樂史上的不朽代表之作,觀眾不僅能感受到宏偉震撼的音樂氣勢,也能欣賞到鋼琴家精湛絕倫的演奏技巧,一場充滿哲學思辨與壯麗音樂的聽覺盛宴,將為今年 TSO 名家系列畫下璀璨完美的句點!

音樂會上半場由鋼琴家陳禹同(Kevin Chen)演出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2005年出生的加拿大鋼琴家陳禹同,近年來在國際鋼琴賽事中嶄露頭角,屢獲殊榮。從2021年的李斯特國際鋼琴大賽、2022年的日內瓦國際音樂大賽,到2023年魯賓斯坦鋼琴大賽,陳禹同以卓越的實力獲獎肯定,逐漸成為國際舞台上備受矚目的活躍演奏家,是當之無愧的鋼琴新星。去年,他首次與 TSO 合作,便以精湛的琴藝征服了臺灣觀眾,充分展現了年輕音樂家獨有的熱情與活力,令人印象深刻。


▲國際舞台上備受矚目的加拿大鋼琴家陳禹同(圖|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提供)

本次他將再度與 TSO 共同演繹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這部作品是貝多芬最後一首鋼琴協奏曲,堪稱其創作生涯的巔峰之作,以宏偉壯麗的氣勢和深刻動人的情感聞名於世,被推崇為史上最偉大的鋼琴協奏曲之一。這首協奏曲創作於1809至1810年間,那時貝多芬身處法軍炮火籠罩的維也納。在戰爭的壓力下,他曾躲在地窖中創作,並形容那段日子是「極度悲慘的生活,嚴重動搖了我的身心;每天都在荒涼的廢墟中度過,砲聲不絕於耳,世間除了各種悲劇,別無其他。」然而,貝多芬卻在這樣的逆境中,將對和平的渴望與對人類進步的追求化為音符,表達出對全新世界的企盼,這些情感在華麗而振奮人心的樂章中表露無遺。

第一樂章以管弦樂恢宏的和弦揭開序幕,隨後鋼琴獨奏彈出華麗的開場白,完全打破了當時的傳統做法,不僅提升了鋼琴在協奏曲中的地位,也成功吸引聽眾將目光聚焦於鋼琴家的鍵盤上。樂章中充滿高難度的技巧,為作品增添了表現力與可看性,更成為後世鋼琴演奏的標竿。此外,原本應留給鋼琴獨奏即興發揮的裝飾樂段(cadenza),在這部協奏曲中,貝多芬將所有音符悉數寫入樂譜,要求鋼琴家依照樂譜演奏。這種不照慣例的創舉,展現了貝多芬對樂曲結構的掌控力與突破傳統的勇氣,也正因如此,這部作品散發出王者氣度,至今仍令人欽佩不已。

第二樂章則以細膩優美的旋律深深觸動人心,鋼琴優雅吟唱,而樂團穩健的襯托宛如和平安詳的背景,營造出一種無我的美麗境界。即使轉調也顯得自然流暢,毫無突兀,展現了作品無與倫比的詩意與深情。而在充滿活力與希望的第三樂章中,音樂以輪旋曲式推向壯麗的結尾,象徵希望的永恆不滅。當年首演因戰事而被迫移至萊比錫舉行,《音樂時報》(Allgemeine Musikalische Zeitung)曾讚譽這部作品為「有史以來最富獨創性、想像力豐富而壯麗的作品,是鋼琴協奏曲中最艱深的典範。」這部鉅作以光輝燦爛的氣勢與洋溢的詩情浪漫,歷經時代考驗,至今仍被世人推崇為史上最偉大的鋼琴協奏曲之一,無愧於經典之名。


▲貝多芬的《第五號鋼琴協奏曲》被推崇為史上最偉大的鋼琴協奏曲之一(圖|wiki)

現任西班牙瓦倫西亞交響樂團首席指揮暨藝術總監,里柏瑞契出生於德國巴伐利亞的雷根斯堡,曾就讀於慕尼黑音樂與戲劇學院和薩爾茲堡莫札特音樂學院,曾在米夏埃爾·基倫(Michael Gielen)及哈農庫特(Nikolaus Harnoncourt)門下學習指揮,並深受指揮家阿巴多(Claudio Abbado)影響。除了指揮與歌劇製作,里柏瑞契也熱衷於策劃創新節目。他在2011年成為韓國統營國際音樂節的首位歐洲裔藝術總監;2018年起更肩負理查・史特勞斯協會及藝術節的掌舵人。近年來,里柏瑞契與TSO有多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合作,其中包括去年與 TSO 完成美國作曲家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的戲劇交響曲《雪赫拉莎德2》(Scheherazade 2)臺灣首演。本次他將再次帶領 TSO,以理查・史特勞斯最具代表性的交響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為觀眾帶來這部經典作品的精湛詮釋。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作曲家理查·史特勞斯從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的同名著作中汲取靈感而創作的交響詩。尼采的原著於1885年完成,而史特勞斯則於1896年完成了這部作品,並在同年首演。儘管以尼采的著作為題,史特勞斯並未試圖將其音樂與尼采的哲學體系完全對應,而是將他從書中某些段落中獲得的情感與想像化為音樂語言,描繪人類精神與生命旅程的壯麗篇章。

理查·史特勞斯曾表示,他的目標並非闡釋尼采哲學,而是表達人類從生命的起源到「超人」(Übermensch)理念的精神進化。他希望音樂成為人類進化與精神探索的象徵,同時向尼采致敬,展現他對永恆與生命多樣性的深刻思考。交響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以人類與自然為主題,理查·史特勞斯在結構上大膽採用了多調式,象徵宇宙的不確定性與不可解的謎題,甚至在作品結尾,讓音樂停留於兩個相鄰的主音之間,給人一種懸而未決的張力與深思空間,這也與尼采思想中的永恆迴歸(Eternal Recurrence)不謀而合,啟發聽眾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與可能性。


▲理查·史特勞斯從哲學家尼采的同名著作中,汲取靈感而創作交響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圖|wiki)

全曲分為九個標題段落,分別是《日出》、《後世的人們》、《偉大的渴忘》、《歡樂與激情》、《墳墓之歌》、《關於科學》、《病癒者》、《舞曲》和《夜行者之歌》。這些標題呼應了尼采著作中的思想,描繪出人類在不同生命階段的經歷與感悟。交響詩的開篇《日出》(Einleitung: Sonnenaufgang)是作品中最著名的部分,甚至成為經典音樂中最具辨識度的旋律之一。低沈的管風琴奏出如大地脈搏般的低音,隨後銅管以崇高而莊嚴的調性揭開序幕,如曙光劃破黑夜,喚醒萬物,象徵著超人精神的覺醒與新生。而《日出》的主題不僅是開篇亮點,更貫穿於全曲,連結自然壯麗與人類不懈追求精神超越的意志,成為整部作品的靈魂。從滿懷憧憬的《偉大的渴忘》,到熱情洋溢的《歡樂與激情》,再到充滿哲思的《關於科學》與夢幻色彩的《病癒者》,每一個段落都展現出人類精神與生命意志的多樣性。理查·史特勞斯以音樂勾勒出一場思想與生命的旅程,在旋律與和聲間,引領人們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思索。

尼采曾說過:「沒有音樂,生命將會是一個錯誤。」音樂作為人類情感與思想的表達方式,無疑是我們理解世界、感知自我和探索宇宙的一種途徑。在音樂的世界裡,我們不僅能夠產生情感共鳴,感受作曲家心靈的激盪,突破語言的限制,觸及內在的精神層面。正如貝多芬在他的音樂中表現出的堅毅與超越,理查·史特勞斯則以音樂探索哲學的奧秘,音樂讓我們體驗到生命無窮的可能與自由,而每一次的聆聽都是一場充滿希望與啟發的旅程。


▲主圖 西班牙瓦倫西亞交響樂團首席指揮暨藝術總監里柏瑞契(圖|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提供、credit_Sammy Har)


節目資訊與購票

【TSO 名家系列】里柏瑞契、陳禹同與TSO

TSO_1206里柏瑞契、陳禹同與TSO_Banner_MUSICO專題尺寸_1000x380

最新新聞

20201126-2020-portrait4340殷巴爾_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2025大師與名家系列 全面啟售

2
75
2024.11.29 / 音樂新聞 / 樂壇動態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以下簡稱TSO)一舉推出2025年7檔桂冠指揮殷巴爾領航的【大...詳全文
RJC 2023 Miika Takala 14(主照片)

【MUSICO特別報導】新生代型男指揮家柯林斯、鋼琴名家瓦洛金,精彩可期的熱情交鋒!

11
598
2024.11.28 / 音樂新聞 / 樂壇動態
近來在樂壇迅速嶄露頭角、芬蘭裔英國新生代指揮家——羅斯.傑米.柯林斯(Ross ...詳全文
LKO represent 2017 photo-Dmitrij Matvejev_

【MUSICO焦點專文】小國大聲音:立陶宛國立室內樂團與2024南國音樂節

13
1,023
2024.11.27 / 音樂新聞 / 樂壇動態
波羅的海三國(Baltic states)——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與台灣...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