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9|採訪·文/
陳佩珊
陪伴樂迷朋友超過四分之一世紀的台北愛樂電台,每個清晨最為大家所熟悉的聲音-「早安愛樂」主持人-邢子青,在5月28日主持了他的最後一集節目後正式退休。25年來堅守崗位的他,跟我們一起分享了這段廣播歲月的故事與回憶。
對喜歡古典音樂的樂迷朋友來說,每天早上打開收音機,收聽台北愛樂電台FM99.7可以說是最簡單美好的日常。主持人邢子青溫暖的嗓音,25年來持續為大家帶來激勵、開心、感動、幸福的古典樂章,讓美好的樂音透過收音機(目前亦提供手機APP收聽服務)進到每個愛樂家庭。身為節目製作人兼主持人的他,無論是寒流來襲或是颳風下雨,一樣都得在清晨四、五點起床摸黑出門到電台,從暖聲、調整器材、將一大疊當天要播放的CD(播放系統近年已經數位化)整理完畢帶進播音室後,才能開始每天第一個現場節目的播出。「現場的節目一定要走在時間的前面,因為絕對不能開天窗。」2001年納莉颱風來襲時,邢子青回憶起當時人就在電台中,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末日感,但仍得讓電台節目繼續播出不能中斷,對此印象特別深刻。熱愛這份工作的邢子青,一路堅持為聽眾服務,也是這份使命感讓他一走就走了25年,而他認為這是「對這份職業的尊重。」問他是否曾經想過放棄?他說:「我真的很喜歡這個工作,我篤定了一輩子,因為那是熱情所在。」
從小就喜歡音樂的他,家裡並沒有古典音樂的背景,記得小時候經過唱片行,聽到了很特別的聲音,覺得好聽,才發現那是小提琴,然後就喜歡上了古典音樂。之後又被黑膠唱片的封面給吸引住,覺得好美,後來才知道原來那是「茶花女」,就這樣由一個點開始往外蔓延,一路走進了古典音樂的大觀園。邢子青在大學雙修法律與新聞傳播,原本計劃赴德留學,有著法律人的嚴謹、大眾傳播的速度、德文的邏輯、加上對音樂的熱愛,這樣的背景如劇本般的讓他進入當時台灣唯一的古典音樂電台。在20幾年前的台灣,凡舉辦藝文活動都是一大盛事,電台節目播放介紹各式各樣古典音樂,讓愛樂朋友一打開收音機就可以隨時聆聽,對於推廣欣賞古典音樂人口功不可沒。邢子青主持週間每天早上第一個現場節目,他笑說剛開始的兩三年,身為菜鳥的他還抓不住聽眾的屬性,經常趁休假的時候到人多的地方,觀察人群的表情、走路步伐的速度頻率,找出與大眾生活連結的共鳴點,邢子青表示,「音樂傳達人們的呼吸與腳步的節奏,我會在動靜與快慢間取得平衡選播適合的歌曲,希望聽眾在晨間聽到是很舒服,沒有壓力的。」雖然身處封閉看不見陽光的播音室,但這個工作是需要一心多用的,想像外面的世界,並掌握社會脈動,季節、天氣、甚至重大社會新聞事件,都是主持人的一大考驗。
* 圖 數位化播音室
在經過初期的歷練之後,邢子青開始拓展了廣播之外的舞台,校園教學、演講、典禮主持、音樂會導聆等各類現場活動不難見到他的身影,這個階段的他學習用更豐富的肢體語言與臉部表情面對觀眾,更生動的與人面對面對話,訓練自己的應變能力。邢子青認為音樂始終脫離不了「人」,作曲家是人,音樂家也是人,因此在介紹音樂或與人對談時,他更喜歡從有溫度的「人味」出發,來聊音樂、說故事,他說「傳達給人的東西就要用人的話來說。」也因為如此,電台同事發現邢子青似乎有把人心「融化」的特異功能,時常可以看到接受過他專訪的來賓,步出錄音間時眼眶泛紅,一旦碰觸到了內心最柔軟的那部分,那份感動是沒有界限的,只要是人都能感同身受的。
台灣近二十幾年來的變化,除了全國各地的藝文場館相繼啟用,同時藝文活動比起以前更是繁盛許多,此外數位媒體的興起更是徹底顛覆了傳統媒體世界。對邢子青而言,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數位串流與多元化的自媒體,讓他意識到跟外面世界接軌的重要性,在新穎的媒體中,每個人都可以是主持人,自由地發表想法與意見並參與互動,面臨這一波數位浪潮的來襲,儘管是經歷了四分之一個世紀的資深廣播人,仍樂於將自己當成「菜鳥」,學習融入瞬息萬變的數位新世界,接受求新求變的挑戰。我們也期待未來能在其他舞台上,再次聽到這個熟悉的聲音繼續為喜愛古典音樂的朋友們服務。
當馬斯卡尼《鄉間騎士》間奏曲中絕美的旋律,搭著 Ave Maria的禱文在空中放送,一切都是那麼平靜祥和。這是邢子青在萌生退休之際直覺湧上心頭的樂曲,也是他在最後一集節目為聽眾選播的最後一首音樂。其中乘載著無限的祝福與感激,之後他便從這個崗位功成身退。問他主持最後一集節目有什麼特別的心情,他沉默了一會,緩緩表示,就如同當天為聽眾所選播的倒數第二首曲子,理查・史特勞斯的《明日》歌詞中所描寫的:毋須更多言語,就讓一切盡在不言中。
明日太陽依舊升起,我兩手牽著手漫步到海邊,
藍色的波浪依舊打上沙灘,我們雙眼凝視對方,
沈默不語,因為一切盡在不言中……。
—— 理查・史特勞斯《明日》
延伸聆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