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床劇團首登國家劇院魔幻之作 拾起臺灣經濟奇蹟背後「被遺忘的」那群人 - MUSICO

河床劇團首登國家劇院魔幻之作 拾起臺灣經濟奇蹟背後「被遺忘的」那群人

4
1,010
發稿單位/國家兩廳院

2021秋天藝術節河床劇團《被遺忘的》,以臺灣1984年三起礦坑災變為創作基底,用其詩意的超現實風格,讓當年隱沒在地底的礦工勞動情境、心境重現天日,導演郭文泰將礦工的生命情境作為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隱喻,延伸至全世界的勞動現況思考。此為兩廳院第六度邀請河床劇團的作品,最近兩次於國際劇場藝術節的《千圈の旅》以及TIFA的《當我踏上月球》皆獲諸多好評。而此次新作《被遺忘的》為河床劇團首度登上國家戲劇院,導演郭文泰(Craig Quintero)與托莉.班德(Torry Bend)將運用國家戲劇院的舞臺技術機關,打造磅礡暗黑的絕美幻境,將於11月6日及11月7日登場。

臺灣百年的煤礦採集事業,曾締造了輝煌的經濟奇蹟,而全世界的採礦行動,亦讓過去的工業社會蓬勃發展,然在經濟發展的路上,成千上萬名的礦工因此類高風險的工作而喪失生命,在這之中,資本家是最大的獲利者,隨著採礦事業的式微,被犧牲的礦工們,他們的面孔與姓名也逐漸為人所遺忘。「這個作品並不只在講礦工的故事,而是透過礦工曾歷經的勞動條件,回看現今的藍白領階級,是否也受到同樣的壓迫?以及每一個在困苦環境下的勞動者,對於家庭的責任與愛所做出的犧牲。」導演郭文泰表示。

《被遺忘的》這個作品,便從這些被遺忘的礦工開始,結合影像、舞蹈、音樂、身體藝術以及雕塑,自開採煤礦的相關素材意象為創作起點,如安全帽、礦車軌道、採礦台車、坑道、煤塊、礦鎬(採礦之工具)、氧氣面罩、煤塵等,在準備演出的過程中,導演與製作團隊也去了三至四個不同的礦坑進行田野調查,導演郭文泰:「到了瑞芳猴硐礦工文史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們介紹礦坑裡面的氣氛、那個感覺,工人進到礦坑裡,岩層間的煤礦高度僅有30至60公分,他們必須躺著或側身工作,而下方的溫度高達40度,為了方便工作,一下去就開始脫衣服脫個精光,進到越深的地方就越暗,僅有頭燈,要與黑暗共處相當長的時間,若是設備出任何意外,會產生一氧化碳中毒,想像,他們不是下去一次、一天、一年,而是是一輩子、你的人生。」

河床劇團《被遺忘的》籌備長達三年、已於國家戲劇院進行兩次試演,集結各領域優秀的創作者,包含作曲家柯智豪、編舞家田孝慈、影像藝術家蘇匯宇、燈光設計王天宏等。曾參與試演的觀眾,如詩人、劇場導演鴻鴻表示:「卡士鐵路奇一般絕美的視覺創意,迪米特里一般迷人的魔幻邏輯,但卻無言地講述著台灣最深刻的社會記憶,其中的階級批判更是引人共鳴。這是一個應該出現在紐約下一波藝術節的作品。」

表演藝術評論台駐站評論人汪俊彥則表示:「長期郭文泰的作品都是在相對小的空間,密閉性讓演員及表演和觀眾間的身體感很強烈。這次看到他在這麼大的視覺場域中,仍能有效掌握跟觀眾的關係,尤其是空間調度、動態線條及顏色,本來擔心身體感會不見,但顯然導演依然有能力駕馭大劇場的觀眾視覺,並且大度。郭文泰沒有把礦工的問題侷限在臺灣,反而隱隱拉出一條上溯到歐洲工業現代性的歷史狀態,批判性地不斷重組這麼大規模的全球與在地問題。」

由國家兩廳院主辦、河床劇團所製作,2021秋天藝術節《被遺忘的》將於11月6日及11月7日在國家戲劇院共演出三場,其中11月6日晚場將有導演郭文泰與陳界仁的演後對談,並同步於clubhouse上放送,此外也與島內散步合作『走訪八斗子・聆聽「被遺忘的」基隆煤礦故事』,帶領觀眾重回礦工生活的視野。購票與節目詳情可至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查詢。


*圖 2021秋天藝術節:河床劇團《被遺忘的》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