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戲劇題材裡,「三角戀愛」總是最能牽動人心,這類題材,不只在電視劇、電影、小說中出現,就連日常生活裡也不少見,而閱聽者之所以愛看,一方面或許是抱著好奇,想瞭解當事者如何處裡這類「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另一方面,也許是因為自己歷經過類似的情感糾葛,所以「看看別人,想想自己」。
只不過,同樣的題材,該怎麼包裝,才不會讓人覺得過度重複而倒胃,這就要看創作者的功力和想像力。在歌劇史上,最經典的三角戀愛,不只是劇力萬鈞,就連旋律也令人蕩氣迴腸。那就是義大利作曲家貝里尼(Vincenzo Bellini, 1801-1835)的《諾瑪》(Norma)。
這齣歌劇雖然是以諾瑪的愛恨情仇做為中心,但是她身邊的女祭司「雅達姬莎」更是推動劇情的關鍵人物。雅達姬莎在不知情的狀況之下,陷入這樁三角戀情,就性格上來看,她和剛烈的諾瑪比較起來,就顯得知情達理、有情有義。當雅達姬莎知道自己無意間在情場上悖逆了諾瑪,她立即選擇退讓,甚至和諾瑪之間「化情敵為戰友」,昇華為互信互助的閨蜜。
在現代職場、甚至情場上,這麼美好的關係,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在貝里尼的歌劇舞台上,他卻讓音樂創造了一個讓人嚮往的「人際桃花源」!
貝里尼之所以廣受同行讚許,不是沒有原因的。他是一位深知歌唱者特色的作曲家,並且為他當時的傑出歌者量身打造作品。貝里尼不只寫動聽、悅耳、容易深植人心的旋律,他還充分運用美聲唱法,將戲劇情感融入音符裡,把歌者的演唱實力推展到極致。這也是為什麼當時有許多識貨的聲樂家,都希望能和貝里尼合作,對於觀眾來說,那更是一大福氣,因為,有了傑出的歌者,加上優秀的作曲家,絕對值回票價!
雖然市場反應佳,但是貝里尼自我要求嚴格。他以最高標準審視自己的創作,並且對外宣稱:「(自己)所有作品都可拋棄,唯獨《諾瑪》必須永存!」由此可見《諾瑪》一劇在貝里尼的心目中,佔有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如果我們以威爾第的出現當作19世紀義大利歌劇的分水嶺,那麼,在威爾第成名之前,《諾瑪》絕對是首屈一指的代表作。只有「唯一」,而非「之一」!
欣賞歌劇,不只是聽音樂,更重要的,則是音符背後的人性展現。貝里尼大概也有先見之明,他用心經營了至少兩個半小時的篇幅,把西元前50年羅馬帝國殖民時期,一位高盧女祭司長的愛恨情仇,透過歌聲和管絃樂,有血有肉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瞭解了創作背景和人性刻畫,再來觀賞這部作品,我相信,你絕對能體認什麼叫做「心有戚戚焉」!
▲圖 即將於2022年1月7、9日於高雄衛武營演出的貝里尼歌劇《諾瑪》彩排照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只不過,同樣的題材,該怎麼包裝,才不會讓人覺得過度重複而倒胃,這就要看創作者的功力和想像力。在歌劇史上,最經典的三角戀愛,不只是劇力萬鈞,就連旋律也令人蕩氣迴腸。那就是義大利作曲家貝里尼(Vincenzo Bellini, 1801-1835)的《諾瑪》(Norma)。
女神,也有戀愛糾紛?
女主角「諾瑪」,來自西元前50年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的高盧地區,她身為「督伊德教」的女祭司長。原本她應該率領族人與羅馬帝國對抗,但是她卻和統治當地的羅馬總督暗結珠胎,生下兩名子女。偏偏這位總督 – 如果以現代觀點來看 – 是個情場渣男,他和諾瑪手下的某位女祭司暗通款曲,結果導致諾瑪在悲憤之餘,選擇自我犧牲,了卻這段孽緣。這齣歌劇雖然是以諾瑪的愛恨情仇做為中心,但是她身邊的女祭司「雅達姬莎」更是推動劇情的關鍵人物。雅達姬莎在不知情的狀況之下,陷入這樁三角戀情,就性格上來看,她和剛烈的諾瑪比較起來,就顯得知情達理、有情有義。當雅達姬莎知道自己無意間在情場上悖逆了諾瑪,她立即選擇退讓,甚至和諾瑪之間「化情敵為戰友」,昇華為互信互助的閨蜜。
在現代職場、甚至情場上,這麼美好的關係,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在貝里尼的歌劇舞台上,他卻讓音樂創造了一個讓人嚮往的「人際桃花源」!
貝里尼的霸氣保證
在19世紀前半的「義大利美聲歌劇三傑」當中,貝里尼的資歷最淺,但是受到的評價卻最高。他在世期間不過短短34年,只留下十一齣歌劇,比起他的兩位前輩 – 羅西尼(Gioachina Rossini, 1792-1868)以及董尼采替(Gaetano Donizetti, 1797-1848),可說是少之又少,儘管如此,貝里尼絕對稱得上是「量少,質精」,他的創作態度也是這三人之中最嚴謹的,尤其他對歌唱旋律的掌控能力,遠遠超過兩位前輩,就連後代的威爾第(Giuseppe Verdi, 1813-1901)和華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都自嘆弗如。貝里尼之所以廣受同行讚許,不是沒有原因的。他是一位深知歌唱者特色的作曲家,並且為他當時的傑出歌者量身打造作品。貝里尼不只寫動聽、悅耳、容易深植人心的旋律,他還充分運用美聲唱法,將戲劇情感融入音符裡,把歌者的演唱實力推展到極致。這也是為什麼當時有許多識貨的聲樂家,都希望能和貝里尼合作,對於觀眾來說,那更是一大福氣,因為,有了傑出的歌者,加上優秀的作曲家,絕對值回票價!
雖然市場反應佳,但是貝里尼自我要求嚴格。他以最高標準審視自己的創作,並且對外宣稱:「(自己)所有作品都可拋棄,唯獨《諾瑪》必須永存!」由此可見《諾瑪》一劇在貝里尼的心目中,佔有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如果我們以威爾第的出現當作19世紀義大利歌劇的分水嶺,那麼,在威爾第成名之前,《諾瑪》絕對是首屈一指的代表作。只有「唯一」,而非「之一」!
首席女高音的極致挑戰
這齣歌劇需要一位演唱技巧、音色表現、戲劇張力兼具的女高音,才能完全勝任貝里尼的期待。諾瑪對宗教的奉獻、對愛情的執著、對親情的不捨,身為女祭司長、身為情人、身為母親,這麼多重的身分與情感,對任何一位飾演「諾瑪」的女高音來說,都不容易。這也難怪,從19世紀初至今,這個角色和這齣歌劇,向來被視為「首席女高音的極致挑戰」!欣賞歌劇,不只是聽音樂,更重要的,則是音符背後的人性展現。貝里尼大概也有先見之明,他用心經營了至少兩個半小時的篇幅,把西元前50年羅馬帝國殖民時期,一位高盧女祭司長的愛恨情仇,透過歌聲和管絃樂,有血有肉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瞭解了創作背景和人性刻畫,再來觀賞這部作品,我相信,你絕對能體認什麼叫做「心有戚戚焉」!
延伸聆聽
Vincenzo Bellini - Norma (Joan Sutherland, 1978) with multi-subtitles ▶
Maria Callas sings "Casta Diva" (Bellini: Norma, Act 1) ▶
延伸閱讀
【熱門話題】衛武營歌劇國際媒體肯定 2022旗艦製作貝里尼《諾瑪》 旅義女高音左涵瀛聯手獲獎波蘭男高音阿諾·盧特考斯基再現經典
▲圖 即將於2022年1月7、9日於高雄衛武營演出的貝里尼歌劇《諾瑪》彩排照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