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O焦點專文】要談論芬蘭音樂,就不得不聊西貝流士——西貝流士的音樂足跡 - MUSICO

【MUSICO焦點專文】要談論芬蘭音樂,就不得不聊西貝流士——西貝流士的音樂足跡

17
4,778
2023.10.13|文/李育潔

放眼歷史上的作曲家,有些鍾愛文學;有些則醉心於哲學……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際遇不同,我們在理解他們的作品時,往往需要將焦點擺在不同的主題上。提及芬蘭作曲家西貝流士(Jean Sibelius, 1865-1957)時,我們又該將目光望向何處呢?


祖國艱辛的歷史

2023年的今天,提到芬蘭我們會想到壯麗的風景、強盛的軍事能力及完善的社會福利,然而她其實是個命途多舛的國家。芬蘭從十二世紀開始受瑞典帝國統治至十九世紀。1809年瑞典在與俄羅斯的戰爭中落敗,自此,芬蘭成為俄羅斯帝國管轄的自治大公國。這個時期在沿海地區的芬蘭人大多講瑞典語,他們主導著政治、教育、經濟及文化,屬於國內的精英階層;內陸地區的芬蘭人講著傳統的芬蘭語,較難掌握社會權力。

芬蘭從1917年獨立建國至今,瑞典語依然是該國的官方語言之一。大家可能很難想像,西貝流士雖被譽為芬蘭音樂的民族英雄,但他其實一直到大學畢業左右,都是瑞典語及文化的支持者。他來自一個講瑞典語的家庭,一直到十歲左右才開始學習芬蘭語,而他留下的信件和日記幾乎也都是以瑞典語書寫而成的。


▲西貝流士公園站的雙語(上/芬蘭、下/瑞典)站牌(圖|吳毓庭 提供)


芬蘭魂的甦醒

1835年,芬蘭的醫生倫羅特(Elias Lönnrot, 1802-1884)出版了史詩《卡雷瓦拉》(Kalevala)〔註1〕。這部史詩是倫羅特花費多年搜集芬蘭當地與卡雷利亞(Karelia)地區〔註2〕大量的民間傳說、神話彙編而成的。在文學的世界裡,史詩是一個標誌性的存在,像古希臘的《奧德賽》(Odyssey)、法國的《羅蘭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等。史詩講述各個民族的創世神話,代表了一個文明的強盛。《卡雷瓦拉》的出現,不但見證了芬蘭過去偉大的歷史,似乎也預見了國家的誕生。1890年代,芬蘭文化界在民族浪漫主義狂潮之下,興起了卡雷利亞主義(Karelianism),藝術家們開始對芬蘭的文化遺產及自然景觀產生興趣。

1888年,西貝流士認識了未來的妻子艾諾(Aino Järnefelt, 1871-1969)。艾諾來自一個具有極高民族意識的家庭,全家都是芬蘭文化的支持者。她用迷人的口音說著芬蘭語,並以芬蘭文寫信給西貝流士。此外,艾諾的兄長——作家阿維德(Arvid Järnefelt, 1861-1932)在1889年創立了芬蘭文報紙《Pälvälehti》(赫爾辛基日報的前身);另一位哥哥埃羅(Eero Järnefelt, 1863-1937 )則是著名的民族主義畫家。西貝流士曾說:「這個圈子喚醒了我內心的新精神。」他不但開始沈浸於芬蘭語的世界,也燃起搜集民間詩歌的興趣。


民族音樂的全新語彙

1889到1891年,西貝流士曾分別到柏林及維也納學習,除了傳統的和聲及對位,他也大量接觸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華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 1824-1896)、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等人的音樂。同時,他也開始潛心研究芬蘭民間音樂及《卡雷瓦拉》,並計劃透過音樂建構出芬蘭文化的形象。在1891年寫給艾諾的信中,他提到:「我不想在藝術中撒謊.....但我認為我現在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我比以前更真實地理解那些純粹芬蘭式的音樂傾向。」西貝流士盡量避免直接引用民歌,而是試圖捕捉傳統歌謠背後的抽象民族情懷。這是一個透過音樂創作為民族找尋定位的工作。

西貝流士對《卡雷瓦拉》中,古老音節的抑揚頓挫相當著迷,也從書中的大自然、眾神及英雄人物中感受到芬蘭文化的本質。1892年,西貝流士完成了《庫勒沃》(Kullervo, Op. 7),此曲是他第一部以芬蘭語寫作而成的大型交響作品〔註3〕,刻畫了《卡雷瓦拉》中的冒險故事,由作曲家本人親自在赫爾辛基指揮進行首演,並取得了成功。此後,《卡雷瓦拉》亦會成為他許多作品的創作靈感,像是《藍敏凱寧組曲》(Lemminkäinen Suite, Op. 22)、《波赫約拉的女兒》(Pohjola’s Daughter, Op. 49)、《塔比歐拉》(Tapiola, Op. 112)等。


走向新世界

除了主題明確的作品,西貝流士也透過交響曲建構出屬於自己的特色。重複的固定音、帶著悠長沉思感的旋律、令人感受到絕望的沉鬱氣質。此外,他作品中振奮人心的樂段,經常喚醒民眾的民族主義。在他1902年完成的《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開頭,樂團溫暖的聲響宛若灑落在波羅的海上的陽光;全曲結尾英勇、積極、樂觀的氣質,彷彿呼應了他甫於1899年完成的《芬蘭頌》(Finlandia, Op. 26),為受俄羅斯壓迫的芬蘭人帶來他們當時亟欲感受到的鼓舞之情。


▲古典樂壇最炙手可熱的新生代巨星——現年二十七歲的芬蘭指揮家克勞斯.麥凱萊(Klaus Mäkelä)將首度率領奧斯陸愛樂管絃樂團訪臺,攜手當紅小提琴家吉妮.楊森(Janine Jansen),以西貝流士的交響曲與小提琴協奏曲詮釋最道地的北歐之聲 。(圖|© Marco Borggreve、國家兩廳院 提供)

然而,西貝流士當時已將眼光放向世界,他否認《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是為芬蘭當時正在經歷的政治抗爭所創作的。事實上,他當時正在研究《唐璜》(Don Juan)和《但丁》(Dante),試圖突破芬蘭帶來的地方性限制。而同時期的芬蘭藝術家們,也正在嘗試將創作語彙國際化,以超越過去的卡雷利亞主義。

1904年,西貝流士完成了唯一一首協奏曲作品:《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西貝流士自15歲開始學習小提琴,甚至還曾立志成為小提琴家〔註4〕。因為相當熟悉這項樂器,他給予小提琴許多發揮的空間。除了結構上有些打破傳統的設計〔註5〕,他還刻意減少冗長的管弦樂團演奏的片段,改以強而有力、狂暴、充滿戲劇性的伴奏音型突顯了小提琴的美感。此曲融合了協奏曲炫耀、吸睛的傳統特質與不輕易妥協、嚴苛的新原始主義。


▲當紅小提琴家吉妮.楊森(Janine Jansen)即將來台與奧斯陸愛樂管絃樂團合作演出西貝流士《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圖|© Marco Borggreve、國家兩廳院 提供)


靈魂深處的呼喚

許多人在欣賞西貝流士的作品時,會意識到北歐特有的冷冽氛圍。他作品中廣闊、孤離的音響,時常令聽者感受到芬蘭自然景觀的宏偉,以及大自然中偶爾潛藏的恐怖、神秘。大自然確實在西貝流士的創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在所有景緻當中,最令他癡迷的莫過於天鵝了。他不但說過:「......我肯定與天鵝及雁鳥有親緣關係,因為我對它們是如此地著迷。」甚至還說:「......奇怪的是,這個世界上,無論是藝術、文學還是音樂,沒有任何東西能和這些天鵝、鶴或雁一樣,對我有如此巨大的影響了。」

最鍾愛的天鵝,在1915年成為了《降E大調第五號交響曲》的核心主題。在該年4月24日的日記裡,西貝流士寫道:「......我看見了十六隻天鵝,天啊,這真是我最棒的經驗之一!多美啊......天鵝的聲音其實更接近小號,甚至是薩魯管〔註6〕,低沉地重複著,像小嬰孩的哭聲。那是大自然的神秘與生命苦痛的聲音!」除了末樂章以四把法國號吹奏出的「天鵝主題」外〔註7〕,這首交響曲自第一樂章起就不斷有各種鳥鳴的意向,遼闊的音響也令人聯想到天鵝遷徙時壯麗的景象。



無可取代的芬蘭之聲

自二十世紀開始,西貝流士就被視為芬蘭的代言人。他的音樂常與民族認同劃上等號,許多人深信在他音樂的推動之下,芬蘭人的愛國情操才得以覺醒。儘管晚年的他創作不多,但他仍被視為是芬蘭最偉大的作曲家。在2002年前,芬蘭的百元馬克上印著西貝流士的肖像,而他誕辰的12月8日一直到現在都是該國的芬蘭音樂紀念日。與其說討論西貝流士就要提及芬蘭,不如說當我們談論芬蘭音樂,就不得不聊西貝流士。

〔註1〕卡雷瓦(Kaleva)是芬蘭神話中的英雄,《卡雷瓦拉》的芬蘭原意為「卡雷瓦的國家」。
〔註2〕在芬蘭生活的卡雷利亞人(Karelians)所居住的領土,位於現今芬蘭、瑞典和俄羅斯的領土內。
〔註3〕此曲的編制除了管弦樂團外,還包含女高音、男中音及男聲合唱。
〔註4〕由於自認小提琴職業訓練起步太晚,因此最後打消這個念頭。他曾表示這是一個「痛苦的覺醒」。
〔註5〕第一樂章獨奏小提裝飾奏(Candenza)為此樂章的發展部(Development)
〔註6〕Sarrusophone,類似薩克斯風的樂器。
〔註7〕《降E大調第五號交響曲》在1915年完成時有四個樂章,但在1919年經作曲家刪減為三個樂章。


▲主圖 西貝流士公園(Sibelius Park)的西貝流士雕像(圖|國家兩廳院 提供)

節目資訊

力晶2023藝文饗宴 麥凱萊與奧斯陸愛樂管絃樂團
指 揮|克勞斯.麥凱萊 Klaus Mäkelä
小提琴|吉妮.楊森 Janine Jansen

11/3 (五) 19:30 臺北國家音樂廳
西貝流士: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47
Jean Sibelius: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Op. 47
西貝流士:第二號交響曲
Jean Sibelius: Symphony No. 2 in D major, Op. 43

11/4 (六) 19:30 臺北國家音樂廳
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64
Felix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
西貝流士:第五號交響曲
Jean Sibelius: Symphony No. 5 in E-flat major, Op. 82

力晶美學藝堂演前導聆

講師:呂岱衛
日期:11/3 (五)、11/4 (六)
時間:18:30-19:10
地點:國家音樂廳大廳
持演出票券入場。18:20開放國家音樂廳一號門、四號門入場。

延伸閱讀

【奏鳴生活】與西貝流士散步03——「詩句」與第二號交響曲

【奏鳴生活】與西貝流士散步04——「禽鳥」與第五號交響曲

1103-04奧斯陸愛樂_1000x380

最新新聞

梵志登長榮

長榮交響樂團宣布 禮聘世界級指揮家—梵志登大師為駐團藝術家 攜手提升台灣古典樂壇實力

14
191
2024.11.22 / 音樂新聞 / 樂壇動態
張榮發基金會所屬長榮交響樂團昨(21)日宣布自明(2025)年起禮聘世界級指揮家...詳全文
10_ 記者會(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學院、攝影:張家豪)_

Pina Bausch《春之祭》經典再現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領航重建 全臺舞蹈系共襄盛舉

0
46
2024.11.21 / 音樂新聞 / 樂壇動態
被林懷民先生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春之祭」即將展現於臺灣的舞臺!基於培育年輕世代...詳全文
合照。攝影 林峻永,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_

衛武營2025年搶票啟動 上半年逾30檔精彩演出 會員早鳥11/22啟售

2
97
2024.11.21 / 音樂新聞 / 樂壇動態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迎向2025年節目檔檔精彩,上半年【瘋迷24】、【衛武營國...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