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O特別報導】愛情、理想與慾望的寫實極致——KSAF歌劇《托斯卡》 - MUSICO

【MUSICO特別報導】愛情、理想與慾望的寫實極致——KSAF歌劇《托斯卡》

22
1,922
2024.06.19|採訪‧文/陳佩珊

適逢義大利歌劇巨擘——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逝世 100 週年,2024年的高雄春天藝術節將隆重推出其畢生巔峰之作《托斯卡》以饗樂迷。本次將邀請到來自德國、享譽國際盛名的歌劇導演辛里希·赫斯考特(Hinrich Horstkotte)執導,並擔綱服裝設計,與指揮吳曜宇所帶領高雄市交響樂團、國內外聲樂家及製作團隊,共同呈現這部歷久不衰的經典。《托斯卡》以寫實主義風格和戲劇張力聞名,首演至今一直受到熱烈的歡迎,歷代不同的詮釋版本也都能創造出驚艷四座的感動,至今仍有著令人無法抵擋的吸引力。本次兩場演出將於 6 月 28 日及 6 月 30 日在衛武營歌劇院盛大登場,不僅是一場向普契尼致敬的音樂盛會,也是觀眾親臨劇場感受現場魅力的難得機會。


▲指揮吳曜宇(圖|高雄市交響樂團 提供)

《托斯卡》劇本是源自於法國劇作家薩杜(Victorien Sardou, 1844-1908)的悲劇,背景設定在1800年6月17日法軍在馬倫哥戰役勝利之後的羅馬。整個故事僅發生在短短的18小時內,並在6月18日的黎明時分結束。主要劇情圍繞著知名的歌劇女演員托斯卡,她的情人/畫家,同時也是一位拿破崙的擁護者——卡瓦拉多西,以及冷酷無情的警察總長斯卡皮亞三人之間的情節,劇中更包含酷刑、謀殺和自殺的寫實描述,充滿戲劇張力。正值創作巔峰的普契尼,在觀賞此劇後深受吸引,曾表示:「我在這部《托斯卡》中看到了我需要的歌劇,沒有誇張的比例,沒有複雜的場景,也不會需要過多的音樂。」並著手與長期合作的兩位劇作家伊利卡(Luigi Illica, 1857-1919)、賈柯薩(Giuseppe Giacosa, 1847-1906)進行改編寫作。在歌劇中,劇情濃縮為三幕,優美流暢的旋律與豐富的層次更襯托寫實主義的悲劇色彩。

本次擔綱導演的赫斯考特出生於1972年的德國柏林,他在慕尼黑美術學院就讀期間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當時以木偶劇演員的身份嶄露頭角。隨後,他逐漸接觸舞台設計和服裝設計,並開始涉足導演工作。曾多次被德國《Opernwelt》雜誌提名為「年度導演」和「年度設計師」,迄今已執導近 80 部歌劇和戲劇作品。對於《托斯卡》所設定的時空背景,他選擇忠於原著,表示:「普契尼將《托斯卡》設定在三個著名地點〔註〕,並在特定歷史日期(1800年6月17日至18日)背景下進行。因此,我決定將我的製作置於其歷史背景之中,因為我相信一個好故事,如果表現得令人信服,就能夠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地方吸引觀眾。」

《托斯卡》之所以受到推崇,除了動人的愛情之外,還有追求自由的革命、對抗不公不義、宗教信仰,以及面對死亡等的議題。即使從現代視角看來,這些主題依然具有身歷其境的寫實感。導演赫斯考特表示:「如同所有偉大的劇場作品一樣,這些都是永恆的主題。不幸的是,政治迫害、監視、酷刑和恐怖行為今天仍然存在。然而,我們並不是要掩飾這些問題,也不是要將這些歷史事件遙遠化,而是要以一種讓觀眾能夠與當前事件建立聯繫的方式呈現它們。」


▲女高音蘿拉‧魏德飾托斯卡(圖|高雄市交響樂團 提供)

如標題所見,托斯卡無疑是整部歌劇的焦點,她對愛情與藝術充滿熱情與堅定,有著虔誠的宗教信仰。然而,她的嫉妒與情感強烈,讓角色更加人性化。她勇敢抵抗暴權,最終自我犧牲的勇氣,豐富又立體的角色扣人心弦。本次飾演托斯卡的美國女高音蘿拉·魏德(Laura Wilde)對此也有深刻的描述:「托斯卡做每件事都充滿熱情,『熱情』幾乎定義了她的一生。她因熱情而生、愛、並且死去。」而劇中的另一要角——警察總長斯卡皮亞,可說是歌劇歷史上最偉大的反派之一,不僅因為他的心理戰術高明,甚至在第二幕死後仍牽動著劇情。本次擔綱斯卡皮亞一角的烏克蘭裔美國男中音阿雷西·波達諾夫(Aleksey Bogdanov)說:「就斯卡皮亞而言,他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好的警察和出色的偵探,但他確實有黑暗的一面。斯卡皮亞這個角色並非只是單純邪惡的刻板反派人物,而是真實存在於現實世界中的人。把這個角色演繹成一個邪惡暴力的狂人很容易,但斯卡爾皮亞實際上是一位男爵,他的優雅使他變得更加危險。我的工作是真實地、毫不掩飾地向觀眾呈現這號人物。」


▲男中音阿雷西·波達諾夫飾斯卡皮亞(圖|高雄市交響樂團 提供)

在導演赫斯考特的眼中,托斯卡自以為與周圍政治事件毫不相關,她的情感完全圍繞著自己,忽視了她所面臨的持續威脅,一步步盲目地陷入了斯卡皮亞設下的陷阱,最終喪命。他說:「在我看來,托斯卡的我執、對當今事件漠不關心甚至盲目、對自己命運的無知、沉浸在自我幻想的世界,對一切事件以純粹情感化的反應,這些剛好都是當今社會的典型特徵——虛擬世界的社交網路以及對當下事件的冷漠。我對這些古今呼應很感興趣,但我在這個製作中不會有所描繪或暗示,因為這樣做反而會削弱作品的廣度和永恆的關聯。」

本次飾演畫家卡瓦拉多西一角的美國男高音史蒂芬·科斯特洛(Stephen Costello),2009年曾獲得理查·塔克獎(Richard Tucker Award)的肯定,談到自己對於角色的解讀,他說:「卡瓦拉多西是一名畫家、共和主義的信奉者,也是托斯卡的情人。堅定的信念以及對托斯卡全心全意的愛凸顯了這個角色的特徵;除此之外,他明知藏匿犯人會被判死刑,仍願意幫助安傑洛蒂逃離斯卡皮亞的追捕,這也讓我們看到他的忠誠。」而演唱《托斯卡》的挑戰,他認為:「最大的挑戰是不過度演唱這個角色,特別是在龐大的管弦樂與音樂激情之下,要利用歌詞的文字措辭來表現角色的性格與意圖,而不只是聲音的力量。」終幕知名詠嘆調〈今夜星光燦爛〉唱訴著回憶、恐懼、絕望和希望,音樂感人肺腑,可說是歌劇史上最精彩的詠嘆調之一,科斯特洛與我們分享了他的想法:「這首詠嘆調寫得非常好。當卡拉瓦多西坐下來寫信給托斯卡時,字裡行間回憶著托斯卡。直到最後,他才意識到自己的命運而感到後悔。這首詠嘆調讓人自由地探索聲音的色彩,以展現卡拉瓦多西的悔恨和絕望,就像用聲音和文字描繪出一幅畫。」


▲男高音史蒂芬·科斯特洛飾卡瓦拉多西(圖|高雄市交響樂團 提供)

本次亦親自參與服裝設計的赫斯考特,談到他對於《托斯卡》的設計理念時表示:「考慮到這部歌劇的歷史背景,採用原劇地點及歷史服裝至關重要。就像普契尼看待100年前的時代背景觀點,我也從現代視角看待這部在100年前創作的作品。歌劇本身就是一種具有強烈風格化甚至誇張的音樂形式,因此我們在舞台設計與角色服裝上,我們沒有刻意追求精確的歷史寫實主義,而是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風格化,將我們認為相關的某些元素放大。」這也意味著我們可以識別出拿破崙時代背景的輪廓,但根據戲劇情節,某些細節會有誇大或扭曲的巧思。

《托斯卡》對於歌劇迷來說絕對是歷久彌新、百看不厭的「古裝神劇」,即便邁入21世紀仍在舞台上屹立不搖。赫斯考特認為,當今許多人熱愛歷史(或奇幻)故事,像是《權力遊戲》、《魔戒》,或是武俠電影,表示大家對這些歷史故事有所共鳴。因此,他相信,《托斯卡》這個永恆的故事也一定能觸動現代觀眾的心靈。對赫斯考特而言,以清晰易懂的形式來呈現像《托斯卡》這樣的傑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對於不常接觸古典歌劇的觀眾,這樣能夠讓他們更深入理解劇情和角色的情感。距離上次來臺已經超過20年,赫斯考特表示:「我真的很期待再次來到臺灣,我記得這裡的人們特別好奇、思想開放,這就是『理想觀眾』的定義。」



即使時光流轉,那些觸動人心的旋律與故事仍帶給人們感動,而在歌劇的世界中,或許我們已聽過許多版本的錄音,然而真正深刻的感動與震撼往往來自於現場演出。幕啟幕落之間,總有著最真實、毫無防備的情感流露,在令人心碎的結局中,托斯卡以自己的方式擁抱死亡,激起了人們最原始的情感,體會到音樂無比的力量。本次除了美國女高音蘿拉·魏德將化身為女主角托斯卡,曾獲多項大獎肯定的美國男高音史蒂芬·科斯特洛將飾演男主角卡瓦拉多西,此外,烏克蘭裔美國男中音阿雷西·波達諾夫將以其深邃魅力詮釋反派角色斯卡皮亞。期待三位優秀的主要演員將與臺灣多位音樂家攜手為觀眾獻上這部絕世經典傑作,帶領觀眾感受普契尼筆下的激情、追求理想與犧牲的音樂魅力與永恆感動。

〔註〕羅馬聖安德烈教堂(Church St. Andrea della Valle)、法爾內塞宮(Palazzo Farnese)與聖天使城堡(Castel Sant’Angelo)。


▲主圖 歌劇導演辛里希·赫斯考特(圖|高雄市交響樂團 提供)


節目資訊與購票

KSAF歌劇《托斯卡》

1000x380

最新新聞

閉幕音樂會-900x600

【MUSICO特別報導】打開眼界,聽見世界!——2024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12
2,091
2024.06.25 / 音樂新聞 / 樂壇動態
台灣合唱盛事「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Taipei International C...詳全文
安敬業_

【MUSICO特別報導】桃園國樂節盛夏再臨,「繁星璀璨」揭開序幕!

16
1,766
2024.06.21 / 音樂新聞 / 樂壇動態
每到酷暑時節,桃園國樂節的再次登場總是為樂迷們帶來活力!今年桃園國樂節以「樂未央...詳全文
蘇珮卿得到本屆FMA三項大獎

第17屆Freshmusic Awards得獎名單正式公布 「豎琴女神」蘇珮卿喜獲三獎成為最大贏家

0
75
2024.06.21 / 音樂新聞 / 樂壇動態
由新加坡音樂評論網站Freshmusic音樂誌主辦以及馬來西亞「TAMA台灣東協...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