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O特別報導】打開眼界,聽見世界!——2024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 MUSICO

【MUSICO特別報導】打開眼界,聽見世界!——2024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12
2,102
2024.06.25|採訪‧文/李育潔

台灣合唱盛事「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Taipei International Choral Festival,下簡稱TICF)即將於7月26日隆重登場。在為期十天的音樂節中,除了課程豐富的「合唱音樂營」、開幕與閉幕的「經典音樂會」、海外頂尖合唱團帶來的「巡迴音樂會」,更有雲集國內外好手的「台北國際合唱大賽」,精彩且與國際接軌的內容,讓TICF成為每年合唱愛好者不可錯過的盛宴。

TICF的起點源自財團法人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下簡稱台北愛樂),在1990年舉辦的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營。為培育國內合唱人才,台北愛樂的藝術總監杜黑邀請國際知名指揮家及音樂家,希望將最新的合唱概念帶入台灣。1996年台北愛樂將音樂營擴展為音樂節,引進國外優秀的團體及曲目。而在這將近三十年的歲月中,TICF逐步策劃出更多元的內容,目前音樂營除了「節慶合唱團」,更有「基礎指揮班」、「指揮大師班」和「合唱萬象講座」等包羅萬象的課程,對台灣合唱音樂的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台北愛樂的執行長丁達明說:「杜黑老師最初辦這個音樂節的目的,就是希望台灣觀眾不用出國,也能看到全世界最好的合唱團。透過這個音樂節接觸到世界最新的曲目、各種不同的演出方式、合唱觀念,為國人打開眼界。而這個音樂節確實也直接、間接影響了之後三十年台灣合唱音樂的發展,我想這是有目共睹的。」


▲西班牙巴斯克自治區雷歐亞少年合唱團(圖|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 提供)

對喜愛合唱音樂的愛樂朋友來說,每年TICF自海外邀請到的一流合唱團,絕對是暑假欣賞音樂會的重頭戲。對此,台北愛樂的音樂總監古育仲說:「為了持續拓展視野,原則上,音樂節每年邀請的合唱團,一定來自不同國家、地域(亞洲、南/北歐、美洲等),同時是以不同聲音配置組成的團(混聲、男聲、女聲、同聲等)。因為各個地區的語言、音樂傳統,在發展上皆有獨特的走向,因此來他們帶來截然不同的音樂風格,這也讓音樂節每屆都有不同以往的豐富樣貌。」TICF今年同樣邀請了三個獨具一格的合唱團,分別為西班牙巴斯克自治區雷歐亞少年合唱團(Leioa Kantika Korala)、印尼巴塔維亞合唱團(Batavia Madrigal Singers)及挪威CANTUS女聲合唱團。


▲印尼巴塔維亞合唱團(圖|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 提供)

來自西班牙巴斯克自治區的雷歐亞少年合唱團是首次來台的團體。該團在2000年由指揮阿斯圖雷茲(Basilio Astúlez)創立,致力於拓展廣泛的曲目和風格。此外,由於該團所屬的巴斯克自治區擁有全世界數一數二古老且獨特的語言——巴斯克語,這也使得雷歐亞少年合唱團在演唱當地合唱曲目時,能帶出絕無僅有的特色。提到此團,丁達明說:「這個團最令我感動的是,在欣賞時你會感受到台上所有的小朋友都用生命在演出,他們非常熱愛且珍惜唱歌的時光。」而由指揮浦利亞特納(Avip Priatna)創立的巴塔維亞合唱團,是全球最知名的幾個合唱團之一。自1996年在印尼創立以來,該團就是界各大合唱比賽的常勝軍。2011年在國際哈巴涅拉及複音音樂大賽(International Contest of Habaneras and Polyphony)中獲得了五個獎項,是該賽事史上第一個達成這項成就的合唱團;此外,該團在歐洲六大合唱賽中屢次贏得冠軍之後,受邀參加著名「歐洲合唱大獎賽」(European Grand Prix)與各大賽冠軍團隊競技並贏得總冠軍,這是難上加難,極受榮耀的盛大賽事。不管是古典還是流行、世俗音樂還是聖樂,巴塔維亞合唱團憑著精湛的演唱技術和藝術水準,將印尼的合唱帶向世界。成立於1986年的挪威CANTUS女聲合唱團,在指揮朗蘿(Tove Ramlo)的帶領下,以演唱古典和傳統挪威民謠風格作品聞名。除了在各項賽事取得優秀的成績,2013年CANTUS為迪士尼動畫電影《冰雪奇緣》演唱了開場曲《薩米人頌歌》(Vuelie),更使該團受到全球矚目。


▲挪威CANTUS女聲合唱團(圖|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 提供)

TICF規模最大的音樂會,莫過於開幕與閉幕的經典音樂會。2024年適逢布魯克納兩百週年誕辰,在7月28日的開幕音樂會,TICF特別邀請到現任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交響樂團(Indianapolis Symphony Orchestra)助理指揮、第10屆波蘭費特伯格國際指揮大賽(Grzegorz Fitelber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for Conductors)的首獎得主——台灣青年指揮家楊書涵,率領台北愛樂合唱團、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及國內頂尖聲樂家——女高音陳美玲、女低音陳珮琪、男高音李世釗、男低音謝銘謀,演出布魯克納(A. Bruckner, 1824-1896)的《感恩頌歌》(Te Deum)。同場音樂會還將演出布魯克納著名的無伴奏聖樂經典:《聖母頌》(Ave Maria)和《義人的口》(Os Justi)。布魯克納為虔誠的天主教徒,除了口碑載道的交響曲,管風琴及合唱作品在他的創作生涯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想要更深入認識布魯克納,千萬不要錯過這場開幕音樂會!


▲指揮楊書涵(圖|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 提供)

而在8月4日的閉幕音樂會,駐節指揮豪勒隆(Gábor Hollerung)將帶著TICF節慶合唱團、台北愛樂合唱團、台北愛樂青年合唱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合唱團及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共同演出威爾第(G. Verdi, 1813-1901)的《安魂曲》(Messa da Requiem)。節慶合唱團由TICF合唱音樂營的學員組成,在為期十天的音樂節中,他們除了排練威爾第的《安魂曲》,亦接受扎實的基礎聲音訓練及各種講座課程。聊到節慶合唱團,古育仲說:「每年我們都會為團員精選經典的大型合唱作品作為閉幕音樂會的曲目,像是威爾第的《安魂曲》、奧夫(C. Orff, 1895-1982)的《布蘭詩歌》(Carmina Burana)、孟德爾頌(F. Mendelssohn, 1809-1847)的《以利亞》(Elijah)等。除了編制龐大的合唱團,這些作品也都需要大型的管弦樂團共同參與。這樣的規模不是一般的合唱團可以輕易組織起來的。因此我們會特別安排學子和豪勒隆這樣的世界級指揮學習這些大型曲目。」除了精彩的曲目,今年的閉幕音樂會TICF特別邀請了多位卓越的青年聲樂家——女高音鄭思筠、女低音石易巧、男高音馬庫斯・弗蘭克(Markus Francke)及男低音黃譯陞,擔任《安魂曲》的演出嘉賓,一同為音樂節劃下完美的句點。


▲指揮豪勒隆(圖|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 提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台北愛樂文自2018年起,也在TICF期間同時舉辦台北國際合唱大賽(Taipei International Choral Competition,下簡稱TICC)。這是國內首個正式的國際合唱比賽,不管是評審資歷、參賽分組、曲目要求等,各種細節均符合國際規格。丁達明:「無伴奏合唱作品是國際合唱比賽的重要指標,但國內的合唱比賽其實不一定會規定參賽團體演唱無伴奏合唱。這部分我們就跟著國際主流趨勢下去執行,除了樂齡組沒有要求外,其他組別都需要演唱無伴奏合唱作品。」同時,為了推廣國人作品並鼓勵台灣作曲家投身創作合唱音樂,TICC過去曾規定所有參賽團隊都需演唱一首台灣作曲家的作品,並建立完整的台灣作曲家曲目庫供合唱團體查閱。「由於中文在發音上對外國人來說較為困難,近年我們就不強制要求演唱了。但我們特別為非台灣參賽團隊新增了『台灣作品詮釋獎』,改以鼓勵的方式繼續推廣台灣音樂。」古育仲說道。

整個TICF已經有如此豐富的內容了,為什麼台北愛樂還想舉辦音樂比賽呢?古育仲認為:「給予『刺激』甚至『打擊』是舉辦比賽最主要的目標。欣賞音樂會固然有一定的刺激,但比較容易冒出『朝聖天團』的感覺,會覺得『卓越』遠在天邊,有時候較難檢視自己的狀態。參賽的收穫是更直接的。參賽者一個下午就能觀摩到好幾個和自己年齡、規模、演唱類型相仿,但風格完全不同的合唱團。你會切身感受到自己和他人的差距,也許相差甚遠、也許微乎其微,但是都能在提升眼界的同時設立更明確的目標。」丁達明則表示:「想要出國比賽,除了演唱上的準備,在籌措資源上也會耗費很多心力。我們舉辦比賽,正是為了讓台灣的合唱團可以不用出國,就參與國際等級的賽事。另外,我們在賽後也會安排評審與各個參賽團體見面,讓評審給予他們建議。這種直接面對面的對談,對於每個參賽團體而言是非常寶貴的。」除了在台灣的賽事與國際接軌,TICC更與波蘭克拉科夫國際合唱節(International Krakow Choir Festival "Cracovia Cantans")、日本東京國際合唱大賽(Tokyo International Choir Competition)和義大利里米尼國際合唱大賽(Rimini International Choral Competition)組成合唱聯盟,共同舉辦世界合唱冠軍賽(World Choral Championship)。每年這四個國際合唱大賽的總冠軍,將於隔年一同競逐「世界合唱冠軍」的榮銜。由這項跨國賽事的成形,我們也可以想見TICC在國際合唱界備受認可。



辦了將近三十年的TICF,近年以台灣特有的藍鵲、雲豹、五色鳥、翡翠樹蛙、招潮蟹為音樂節的主視覺,向世界展現台灣獨有的魅力。除了透過視覺讓其他國家感受到台灣的美好,這些年TICF也開始讓台灣的音樂走向國際,丁達明說:「這個音樂節建立了合唱音樂的國際交流。最初我們主要都是『輸入』外國的知識,作為學習的一方,但這麼多年下來我們國內的能量已經提升,也開始『往外』輸出了。」古育仲也補充:「很多國際評審在合唱大賽發現台灣有些合唱團不錯,之後也邀請他們出國參與其他音樂活動,以前我們可能『九成學習、一成分享』,現在是『六成學習、四成分享』,國際交流已經是雙向的了。」

想要感受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音樂脈動嗎?7月26日至8月4日,誠摯邀請樂迷朋友參與TICF,精彩萬分的活動,讓您不用出國就欣賞到世界一流的合唱團,享受、探索合唱音樂無限的趣味與藝術性!


▲主圖 2023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閉幕音樂會(圖|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 提供)


節目資訊與購票

TICF24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威爾第安魂曲_banner_MUSICO_20230914

最新新聞

安敬業_

【MUSICO特別報導】桃園國樂節盛夏再臨,「繁星璀璨」揭開序幕!

16
1,766
2024.06.21 / 音樂新聞 / 樂壇動態
每到酷暑時節,桃園國樂節的再次登場總是為樂迷們帶來活力!今年桃園國樂節以「樂未央...詳全文
蘇珮卿得到本屆FMA三項大獎

第17屆Freshmusic Awards得獎名單正式公布 「豎琴女神」蘇珮卿喜獲三獎成為最大贏家

0
76
2024.06.21 / 音樂新聞 / 樂壇動態
由新加坡音樂評論網站Freshmusic音樂誌主辦以及馬來西亞「TAMA台灣東協...詳全文
kito-900x600

【MUSICO特別報導】愛情、理想與慾望的寫實極致——KSAF歌劇《托斯卡》

22
1,922
2024.06.19 / 音樂新聞 / 樂壇動態
適逢義大利歌劇巨擘——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