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曲解說〕梵志登X長榮交響樂團 世紀首演 - MUSICO

〔樂曲解說〕梵志登X長榮交響樂團 世紀首演

8
111
文/邢子青(資深古典音樂媒體人)


莫札特:歌劇《費加洛婚禮》序曲
W. A. Mozart: The Marriage of Figaro Overture

《費加洛的婚禮》是根據十八世紀法國劇作家皮耶.奧古斯汀.包瑪榭(Pierre Augustin Caron de Beaumarchais, 1732-1799)的原著改編而成,敘述平民階層如何對抗貴族特權,終於獲得勝利。這樣的題材對於當時瀕臨瓦解的歐洲專制體制來說,的確是一項諷刺和警訊,此劇在1781年於「法蘭西喜劇院(Comèdie-Fracasis)」首演時,已經讓法王路易十六感受到威脅,路易十六原本有意禁演此劇,未料推出之後,卻受到法國民眾的熱烈迴響,甚至成為當時法國境內最受歡迎的戲劇。 歌劇版的《費加洛的婚禮》同樣歷經波折,終於在1786年5月1日於維也納「宮廷劇院」首演,雖然受到當時部分當權者的阻撓,未能獲得全面性的成功,但自從發表以來,卻成了莫札特最受歡迎、上演機率最高、唱片錄音最多的歌劇,同時更是入門莫札特歌劇的必備基本劇碼。

「歌劇」是一種聽覺與視覺並重的音樂表演形式,對莫札特來說,「歌劇」除了是消遣娛樂之外,它還是反映人性的鏡子。以《費加洛的婚禮》為例,整齣歌劇最耐人尋味的地方,就在於劇中人物的性格描述,他藉由生動的音樂表情,彷彿在我們眼前上演了一齣活生生的「人性角力戰」。除此之外,歌劇開幕前的序曲更有引人入勝的趣味。

這首序曲展現了莫札特一貫的流暢風格,篇幅短小,簡單俐落,詼諧幽默。樂曲在絲滑般的弦樂聲部與低音管合奏之下開啟,隨著樂章進行,音樂時而俏皮,時而抒情,各個聲部展開了遊戲似的互動,將音樂氣勢逐漸推向高潮。如果說莫札特的音樂有瞬間激起感官通暢的魅力的話,那麼這段短短四分鐘左右的樂章,絕對足以見真章!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L. v.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61

德國作曲家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的交響曲、弦樂四重奏、鋼琴奏鳴曲與協奏曲等,向來是他的金字招牌,除此之外,在他的成長過程中還曾經受過小提琴的訓練,對於這項弦樂器的性能,奠定了相當程度的瞭解,他的十首「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以及獨一無二的「小提琴協奏曲」,都是最有力的見證。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完成於貝多芬三十六歲時,這部作品的創作其實還跟十八世紀義大利小提琴家兼作曲家維奧提(Giovanni Battista Viotti , 1755 –1824)有關。在小提琴音樂史上,維奧提被視為「浪漫樂派小提琴演奏技法」的先驅者,特別是維奧提所擅長的華麗風格、戲劇色彩、還有宏偉的樂曲結構,在在都影響到後來的「小提琴協奏曲」的創作,而貝多芬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即便貝多芬參考了維奧提的同類型作品,但是,他並非一味地模仿,而是充分展現了個人特色,為十九世紀初的觀眾打開了小提琴協奏曲的全新格局,尤其是在第一樂章剛開始的管弦樂團前奏,貝多芬安排了沉穩的定音鼓敲奏樂句,這在西方音樂史上,還是前所未有的獨特設計,這段簡單卻獨特的節奏樂句,不只統一了第一樂章的進行,並且緊扣著各個主題的發展,塑造了恢宏氣度。

第二樂章則是以變奏曲式所做的甚緩板,則是一段美如天籟的樂章,旋律背後似乎蘊含了宗教色彩的平靜氣氛。這個樂章將近尾聲之處,不間斷地進入活潑的輪旋曲式第三樂章,由小提琴獨奏出輕快的主題旋律,之後由管弦樂團強而有力地回應。這個樂章的中段,穿插了一段甜美悠揚、略帶感傷的主題,顯現出貝多芬溫文抒情的一面。




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
L. v. Beethoven: Symphony No. 7

隨著人生閱歷和創作歷練的增長,貝多芬在1811年秋天開始構思的《第七號交響曲》,則是展現了作曲家本人有稜有角的堅毅性格,尤其樂曲中處處充滿的生命力、飽滿的情緒、豐富的色彩變化,即便是第一次接觸的聆聽者,也會不自覺地受到鼓舞和感動。

第一樂章開始是一段頗具規模的序奏,剛強有力的齊奏和木管樂器的纖細樂句彼此呼應,逐漸堆疊起宏偉氣勢。事實上,這不過是暖身而已,真正的「主角」則是在長笛吹奏的輕快舞蹈節奏之下登場,整個樂章藉著舞蹈般的律動,醞釀出熱烈奔放的氣質。附帶一提,曾經在臺灣掀起古典音樂熱潮的日劇《交響情人夢(のだめカンタービレ)》,就是以這個樂章作為主題曲之一,不只為劇情加分,更讓貝多芬這部作品名聲大噪。

第二樂章標記為「稍快板(Allegretto)」,音樂氛圍卻顯得深沉嚴肅,主題由中提琴緩緩帶出,彷彿「葬禮進行曲」的風格,法國作曲家白遼士(Hector Berlioz, 1803-1869)稱這個樂章為「深沉的嘆息」。在2011年榮獲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he King’s Speech)》曾採用這段樂章,影片中突破語言障礙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George VI, 1895~1952)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表激勵民心的演說時,就是以這段旋律作為烘托,成了影史上的經典場景之一。

第三樂章具有詼諧曲風格,主題帶有強烈的舞蹈節奏,相較之下,樂章中段的舒緩旋律取材自奧地利民間朝聖者的讚美詩歌,前後氣氛形成對比。第四樂章則是色彩絢麗、幾近瘋狂的快板,貫穿整個樂章的激越節奏,加上幾近忘我的狂歡氛圍,曾被形容猶如「酒神巴庫卡酣暢淋漓的歡宴」。




節目資訊與購票

梵志登X長榮交響樂團 世紀首演


延伸閱讀

【熱門話題】大師初邂逅,冬季音樂盛會將掀熱潮——《梵志登×長榮交響樂團 世紀首演》

Banner1000x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