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自然與本土文化、窮盡精力找到屬於自己的語法,作曲家西貝流士
(1865~1957)不僅為芬蘭文化注入了豐沛內涵,更以強調精練的創作拓展
了二十世紀樂壇的品味。2016年音樂工作者吳毓庭走訪赫爾辛基、耶爾文
佩等作曲家生前定居之處,嘗試發掘創作者與生活背景之聯繫。當時滲透在
整趟旅程中的見聞與感受,終於在「與西貝流士散步」中緩緩浮升。
前往西貝流士位於耶爾文佩(Järvenpää)的家時,我下錯了站,匆忙走下列車,看到的是一個沒有圍欄與剪票口的月台。祖母家追分火車站一般大小吧,標牌的站名也是一般旅遊書籍不會提到的那種。
標牌上從左至右有兩個字:Kerava/Kervo,發音明顯不同,不過它們都一起指涉著此時我身處的地點。左邊是芬蘭文,右邊是瑞典文,雙語並列使我不禁想起,常常在查閱捷克作曲家的出生地時,也會查到同一處的德文字——一個地點的兩種面目,藏著國土的變動、戰爭的遺跡。
瑞典語作為現今芬蘭官方語言之一,延伸出的一條漫長的建國史。自中世紀到十九世紀,瑞典以強勢武力長期統治芬蘭,瑞典語作為主要的行政、教育語言,芬蘭本土文化遲遲無法茁壯。直到1808年,俄羅斯擊敗瑞典奪得芬蘭建立大公國,為迅速削弱瑞典文化的影響力,以及拉近與芬蘭人民的距離,沙皇極力鼓吹芬蘭人挖掘自己的文化。
隆洛特醫生(Elias Lönnrot)率先在芬蘭東南部的卡瑞利亞地區(Karelia)搜集民間歌謠,集結成《康特雷琴》、《卡勒瓦拉》詩集。這些詩文與口傳曲調換取了芬蘭知識份子原本擁護瑞典的傾向,逐漸成為芬蘭社會最重要的精神嚮往。文學家、畫家、音樂家紛紛自其中取材,繁複的人物與故事情節便如大河支流,滲入芬蘭每個角落。
西貝流士最初成名的《庫勒沃》交響詩(Kullervo)便是以詩集裡的同名悲劇英雄為素材,深深打動了他的同胞,隨後接連完成的《雷明凱寧》組曲也都深掘了史詩內涵。
前往西貝流士位於耶爾文佩(Järvenpää)的家時,我下錯了站,匆忙走下列車,看到的是一個沒有圍欄與剪票口的月台。祖母家追分火車站一般大小吧,標牌的站名也是一般旅遊書籍不會提到的那種。
標牌上從左至右有兩個字:Kerava/Kervo,發音明顯不同,不過它們都一起指涉著此時我身處的地點。左邊是芬蘭文,右邊是瑞典文,雙語並列使我不禁想起,常常在查閱捷克作曲家的出生地時,也會查到同一處的德文字——一個地點的兩種面目,藏著國土的變動、戰爭的遺跡。
瑞典語作為現今芬蘭官方語言之一,延伸出的一條漫長的建國史。自中世紀到十九世紀,瑞典以強勢武力長期統治芬蘭,瑞典語作為主要的行政、教育語言,芬蘭本土文化遲遲無法茁壯。直到1808年,俄羅斯擊敗瑞典奪得芬蘭建立大公國,為迅速削弱瑞典文化的影響力,以及拉近與芬蘭人民的距離,沙皇極力鼓吹芬蘭人挖掘自己的文化。
隆洛特醫生(Elias Lönnrot)率先在芬蘭東南部的卡瑞利亞地區(Karelia)搜集民間歌謠,集結成《康特雷琴》、《卡勒瓦拉》詩集。這些詩文與口傳曲調換取了芬蘭知識份子原本擁護瑞典的傾向,逐漸成為芬蘭社會最重要的精神嚮往。文學家、畫家、音樂家紛紛自其中取材,繁複的人物與故事情節便如大河支流,滲入芬蘭每個角落。
西貝流士最初成名的《庫勒沃》交響詩(Kullervo)便是以詩集裡的同名悲劇英雄為素材,深深打動了他的同胞,隨後接連完成的《雷明凱寧》組曲也都深掘了史詩內涵。
繼續閱讀文章
不過一個算得上又一里程碑的事,我以為是西貝流士把詩歌的特性注入了交響曲中,奠定他往後創作的方向與信念。
我試著在他第一號交響曲中找尋《卡勒瓦拉》對他的影響,卻多半找到「半音」帶給他的刺激,然而第二號不同,第一個主題句尾所揭露的,正是學者維薩能(Armas Otto Väisänen)指出《卡勒瓦拉》曲調中的幾個特性:樂句皆以長音作結,但結束前,音樂會出現較快速的節奏,比如裝飾性的三連音。
「平穩進行中接著加速的尾巴,最後停留延續」潛意識般貫徹了整首交響曲,除了第一樂章開始,第二樂章前奏後的主題、第三樂章中段緩版的主題等皆是如此。
西貝流士說他創作此曲時,彷彿是從上天接收了不同主題,以馬賽克手法拼組出整體。是的,第一樂章的上行三度和下行三度真的非常有技巧地一起從頭推展到第四樂章,幾乎不曾跑題,但這些天啓的靈感恐怕又因為受到更大的、來自土地底層的韻律支配才有了更為廣闊的渲染力。
當時許多人聽完第二號首演,都說此曲接續了前一年的〈芬蘭頌〉,表達出芬蘭就要獨立的期待與希望,但作曲家除了否認,數十年後還自承此曲「是一次靈魂的告解」。這有兩個可能:一個是第二樂章確實採用唐璜(Don Juan)為素材(當時他正在讀普希金的劇本《石客》),不僅呈現出死神來到的絕望,還有由拆分成八部的絃樂配置奏出「基督」(Christi)主題作為救贖;另一個可能則是純粹反映出作曲家對邁入三十歲後的生命感觸。
無論如何,這裡面的許多內容都成就了後來的西貝流士,包括他的有機發展手法,包括第二號成為他最常被演出的代表作。卡勒瓦拉的詩句、唐璜的故事、芬蘭人的嚮往,全部融會為一道洪流,沖刷過歷史的崎嶇,帶出芬蘭人自己的話語權,以及一個個能在公眾場合鮮明示人的芬蘭地名。
西貝流士第二號交響曲 ►
*圖為西貝流士公園站的雙語站牌。
#作者近期活動—《女巫的摩斯密碼》雲門劇場家庭音樂會
延伸閱讀:感官的救贖、靈魂的鬆綁:音樂家與食物的親密關係(上)之留戀香檳生蠔而忘卻舞台的西貝流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