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7|發稿單位/
長榮交響樂團
攝影講求對光影的巧妙捕捉,音樂亦然。指揮家梵志登攜手柴科夫斯基國際音樂大賽大提琴首奬得主——馮勇智,將在3月15日於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演出《光影之間——梵志登X馮勇智》音樂會,與長榮交響樂團共同呈現精緻與磅礴並存的音樂饗宴。本場音樂會將帶來華格納《紐倫堡的名歌手》序曲,柴科夫斯基極富浪漫情感的《洛可可主題變奏曲》,以及充滿戲劇張力的《F小調第四號交響曲》,展現豐富層次的音樂色彩。觀眾可於2月2日前購票,享早鳥七折優惠。
荷蘭籍指揮大師梵志登去年十一月首次受邀指揮長榮交響樂團,於北高兩地演出莫札特與貝多芬的經典作品,充沛的指揮能量不僅令長榮交響樂團的音樂表現再上層樓,亦獲得國內樂迷激賞,一時蔚為話題。本次音樂會以華格納最常被演出的管弦樂作品之一:《紐倫堡的名歌手》序曲開始,相較於華格納的其他作品,此首序曲的寫作手法更偏向古典風格,並接續出現了《紐倫堡的名歌手》中數個主題,不同旋律相互交織、層層推進,最終以燦爛輝煌的方式結束。宏偉大氣的風格,令這首曲子成為極受歡迎的音樂會開場曲。
▲2024年11月25日梵志登首次指揮長榮交響樂團於國家音樂廳演出(圖|長榮交響樂團 提供)
第二首曲目:《洛可可主題變奏曲》是俄國浪漫派巨匠柴科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最為人所知的一首大提琴與管弦樂團作品。雖名為「洛可可」卻並非十八世紀的作品,而是柴科夫斯基仿洛可可風格所創作的旋律,帶有古典主義的清新與優雅,並流露出作曲家對莫札特風格的喜愛。全曲由簡潔而優美的主題與七段變奏組成,變奏手法多樣,包括華麗的顫音、快速音群、對話式樂句,以及富有歌唱性的旋律發展,技巧難度高,被視為大提琴家的試金石。擔綱協奏的大提琴家馮勇智,擁有保加利亞與中國血統,為柴科夫斯基國際音樂大賽首奬得主,創下該賽史上最年輕得主紀錄。現年24歲的他以卓越的演奏技巧與細膩敏銳的音樂詮釋深受樂迷喜愛,成為新生代音樂家中的耀眼新星。聆聽他如何駕馭屬於柴科夫斯基的古典主義、如何在技術與音樂表現之間完美平衡,將是本場音樂會引人入勝的一大亮點。馮智勇所演奏的的大提琴為羅馬製琴師——大衛.泰克勒 (David Tecchler) 於 1717 年製作,音色溫暖優雅,正適合詮釋柴科夫斯基身上的古典氣息。
▲大提琴名家馮勇智(圖|長榮交響樂團 提供)
柴科夫斯基一生創作無數,在眾多星光燦燦的作品中,也有許多並非一問世就備受好評,而是經歷了時光流逝,才慢慢顯出它的光輝。本場音樂會的第三首曲目:F小調第四號交響曲(Symphony No. 4 in F minor, Op. 36)就是其一。本曲創作於1877年尾至1878年初,此時期的柴科夫斯基開始受道俄國鐵路大亨富孀梅克夫人(Nadezhda von Meck)資助,雖然兩人從未見面,但她在經濟方面的支持仍令柴科夫斯基感激在心,因此特地此曲題獻給梅克夫人。柴科夫斯基在此曲中探討命運與內心世界的風景,從第一樂章由銅管奏出的「命運動機」,便令人聯想起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然而揉和了更多浪漫樂派風格,表現出柴科夫斯基獨有的哀愁感。
在第一樂章的澎湃與衝突感後,接續的是第二樂章「如歌曲般的小行板」(Andantino in modo di canzona),由木管樂器所營造出孤獨、沉靜,在富有奇幻色彩的第三樂章詼諧曲(Scherzo)到來之前,宛如夜晚的獨白。最後樂章以積極熱烈的節奏開始,象徵著命運籠罩之下,人間歡樂的一面,柴科夫斯基在此樂章引用了俄國民謠《在田野裡的小樹》("Во поле берёза стояла")。雖然第一樂章的命運主題短暫出現,仍然不減本曲勝利、歡慶的氛圍。樂曲在一片活力與光明中邁向尾聲,也讓所有在前幾樂章中感受到哀愁的聽眾,都能在此重獲心的悸動。全曲豐富的戲劇性也正好為本場音樂會點題,深刻描寫出屬於生命的陰影與光明。
《光影之間——梵志登X馮勇智》以華格納歌劇序曲帶領聽眾進入音樂的世界,並以兩首同屬柴可夫斯基,卻風格各異的作品探究音樂家光影交錯的內心世界。在梵志登與馮勇智的詮釋下,兩首柴氏名曲將以怎樣的風格再現?誠摯邀請好奇的聽眾於3月15日來到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漫步在音樂的光影之中,用心靈顯影出獨一無二的感動。
▲主圖 指揮大師梵志登(圖|長榮交響樂團 提供)
節目資訊與購票
光影之間——梵志登X馮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