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O特別報導】簡文彬指揮長榮交響樂團,重磅演繹從死亡走向重生的音樂巨作: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 - MUSICO

【MUSICO特別報導】簡文彬指揮長榮交響樂團,重磅演繹從死亡走向重生的音樂巨作: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

13
1,296
2025.03.26|採訪‧文/蔣毓方


「『復活』可以是名詞,也可以是動詞。」——簡文彬

馬勒的音樂充滿了迷人的哲學意涵,讓一眾樂迷沈醉在其中,而他,也是指揮家簡文彬最鍾愛的音樂家之一,從黃暐婷為他撰寫的傳記《旅人之歌:音樂家簡文彬的非虛構人生》以馬勒藝術歌曲命名,便可窺見一斑。簡文彬自旅歐返台後,即致力推廣馬勒作品:1999年跨年音樂會上演《復活》第五樂章、擔任NSO音樂總監時推出的「發現馬勒」計畫,皆在台灣樂迷心中留下深刻印記。時隔二十年,歷經人生淬鍊,簡文彬將於4月5日晚間七點半,攜手女高音蕭涵、女中音王郁馨以及長榮交響樂團、台北愛樂合唱團,在臺北國家音樂廳再次與樂迷分享馬勒的第二號交響曲《復活》。

馬勒的第二號交響曲《復活》始於1888年,從最初的交響詩構想起步,經過多年擴展與琢磨,直至1894年完稿。這部作品最終以五個樂章的宏大規模呈現,在古典音樂中堪稱「份量十足」。創作這部交響曲的歲月,正是馬勒人生起伏跌宕的時期,靈感背後隱藏著一抹陰鬱的光影。在創作了此交響曲前四個樂章之後,馬勒雖想添加更多的內容,但是卻苦無靈感,直到1894年,馬勒參加了當時指揮界巨擘漢斯・馮・畢羅(Hans von Bülow)的葬禮。畢羅是馬勒景仰的前輩,早年曾拿著第一號交響曲的手稿向畢羅請教,卻遭到冷淡拒絕。葬禮上,當詩人克洛普施托克(Friedrich Klopstock)的《復活頌》(Auferstehung)響起時,馬勒彷彿被一道靈光擊中。他後來回憶道:「這首詩如閃電般照亮我的內心,我瞬間明白了交響曲的方向。」於是,《復活》的最終樂章誕生了——一個從死亡走向重生的史詩結局。

長榮交響樂團
▲長榮交響樂團與台北愛樂合唱團(圖|長榮交響樂團 提供)


「我們為何而活?為何而死?」——馬勒

身兼作曲家與指揮家的馬勒,對樂團中每種樂器的特性瞭若指掌。他擁有自己的樂團作為試驗場,讓作品得以精雕細琢。第二號交響曲便是最佳例證:他深知如何讓弦樂激盪出扣人心弦的共鳴,也懂得如何使管樂爆發震撼人心的力量。對於馬勒的樂譜,簡文彬直接說道:「他的樂譜和其他人不一樣!」馬勒在譜面上留下許多細膩的註解,例如「不要趕」、「別拖泥帶水」,這些指示不僅令同為指揮家的簡文彬會心一笑,也讓後世音樂家能更貼近馬勒的意圖詮釋作品。另外,馬勒也特別在第二號交響曲的樂譜上註記了,「在第一樂章結束之後必須休息至少五分鐘」,爾後的樂章則需要一氣呵成地演奏。這樣的設計,馬勒也在書信上解釋:「五分鐘的休息,足夠讓觀眾沈澱思緒。第一樂章描述的是葬禮,第二樂章寫的是回憶——對於生前的回憶,經歷過的短暫幸福、青春的人生——所誘發的回憶。」這也符合馬勒所說的,第一樂章描述的是第一號交響曲當中的「巨人」的送葬進行曲。

和簡文彬談論馬勒第二號交響曲時,他也回憶到,在維也納時有幸結識以指揮《復活》聞名的指揮家吉爾伯特・卡普蘭(Gilbert Edmund Kaplan, 1941-2016)。卡普蘭原是金融家,卻因一次聆聽《復活》而徹底著迷,彷彿靈魂被這部作品攫取。他從零開始學習指揮,遍尋馬勒相關文獻,鑽研樂譜與筆記,幾近瘋狂地投入研究,最終成為《復活》最具傳奇色彩的詮釋者之一。簡文彬與卡普蘭的交流深刻而難忘,他甚至收到對方贈予的珍貴禮物——馬勒離世該年奧地利所發行的郵票,這份情誼讓《復活》在他心中增添了一層特別的意義。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在他的第九號交響曲《合唱》最終樂章當中加入了人聲合唱後,便為交響曲開啟了更多種可能性,雖然爾後有不少作曲家也在自己的交響曲當中加入人聲,不過,馬勒的第二號《復活》特別的是,其歌詞並非是故事性的,而是將馬勒對於生命的思考呈現出來。「面對純器樂和純合唱是兩件事情。」簡文彬說到,「因為發聲的方式不一樣,所以當你面對樂團和合唱團的時候,你所用的手勢甚至是表情都是不一樣的。」馬勒的《復活》除了篇幅龐大之外,在樂團編制裡加入人聲也是一大特點,而這樣子的編制對於簡文彬來說,如何詮釋也是相當有樂趣的一件事情。



本次演出將由簡文彬執棒,率領長榮交響樂團與台北愛樂合唱團,攜手女高音蕭涵與女中音王郁馨,在國家音樂廳呈獻這部巨作。簡文彬與兩位歌唱家的最近一次合作,是在衛武營的歌劇音樂會《尤金・奧涅金》。談及合作感受,他毫不猶豫地說:「非常愉快!」他更讚賞國內聲樂家的敬業態度,表示過去合作過九成以上的歌手都準備充分、態度嚴謹,讓人倍感安心。近年來,長榮交響樂團的表現同樣令人矚目。也在今年,荷蘭指揮家梵志登(Jaap van Zweden)擔任「駐團藝術家」後的演出,屢屢獲得音樂評論家與YouTuber一致好評,展現出這支台灣唯一由民間法人經營的職業樂團蓬勃成長的氣勢,也讓人非常期待長榮交響樂團如何展現馬勒的巨作。

不同的國家地區、宗教信仰,直至個人都有其對於生死的哲學,「『復活』可以是名詞,亦是動詞。」談到《復活》當中的生死哲學時,簡文彬也提及了「復活」一詞的各種可能性,「其實馬勒想表達的都明白地寫在音樂裡了。」馬勒的精神乘著以炙熱之愛贏得的雙翼,展翅飛翔,穿過百年時光繼續撼動著你我的心。誠摯地推薦愛樂朋友們於4月5號晚上七點半親臨臺北國家音樂廳,現場體會馬勒對於生與死的生命美學。


▲主圖 指揮簡文彬(圖|長榮交響樂團 提供)


節目資訊與購票

簡文彬——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

0405長榮交響團_1000_380_

最新新聞

瞿春泉(新)

【MUSICO特別報導】國樂,在風中綻放——桃園市國樂團系列音樂會《芽綠迎風VI》

20
1,202
2025.03.18 / 音樂新聞 / 特別報導
當代國樂最大的魅力,在於能以千變萬化的音色,描繪出屬於東方韻味的文化風景。即使是...詳全文
鍾興民&黃瑞豐_

【MUSICO特別報導】當潮水遇上日落——Trinity 黃瑞豐X鍾興民X亞尼克.巴曼《金曲之夜》

22
1,649
2025.03.14 / 音樂新聞 / 特別報導
2025臺南國際音樂節《金曲之夜》,將集結三位頂尖音樂家——榮獲金曲獎特別貢獻獎...詳全文
簡文彬總監照片_攝影:Kito

【MUSICO特別報導】古典與當代交會的亮點:2025衛武營國際音樂節——專訪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

18
2,215
2025.03.07 / 音樂新聞 / 特別報導
身處數位時代,無數的訊息填滿生活,人們雖與世界緊密相連,卻難以找到真正的寧靜時刻...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