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的老先生看起來情況越來越糟了。
我搬進來這間舊公寓,是前年五月間的事。也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原因,就貪圖這裡的空氣清淨,人煙稀少,讓我可以安心地寫稿。房租嘛,也不貴,包水包電,一個月也才八千,真夠一個落魄的小作家隱身夢想一個大世界了。
猶記得那個初夏的深夜,我寫稿寫到失神,毫無頭緒,走到外頭的喬木下仰望星辰,向宇宙的萬物之神,尋求一點靈感。正當我眼神亂飄時,三樓那裡竟然出現了一張蒼白的荒蕪之臉,在寂寥的夜空裡,嚇得我差點沒尿溼褲子。定睛一看,才發現,那是一張活生生的臉,似乎病得很重。過了不久,臉不見了,窗內微弱的燈光也熄了。
就這樣過了好幾天,正當我以為自己忘了這件事之時,路過三樓梯間,我竟然聽見了意外的樂音。那是李斯特的《巡禮之年》,演奏的風格清新流暢,像森林中百鳥齊鳴,也像映照著陽光的小溪緩緩流過。輾轉幽迴之中,像在嘆息著什麼,又在期盼著什麼。我不禁聽得呆了。
自那夜的奇遇起,我像是中毒般,每當我深夜失眠鬧筆慌時,我就會偷偷跑到三樓梯間,碰碰運氣,看看自己能否再度聽見那樣充滿靈動的生命之音,澆灌我子夜的寫作寂寞。
我卻很少成功。
有天晚上,我實在是寫得太累了,本想守株待兔,在三樓梯間聽「免費的深夜心靈演奏會」。沒想到還沒聽到什麼好曲子,我已經倒在梯間不省人事,睡個半死。等到醒來,已然不妙,一雙溫柔懇切的眼神正向我這邊投射而來,而我卻不認得這個地方。
「崑先生?您是五樓的崑先生吧。聽我們家的老爺說,您常會半夜起來散步是嗎?」說話者,似舊時名家大宅的傭僕狀,是位說話進退得宜的有禮婦人。
我非常心虛,有種做壞事被抓到的感覺:他家「老爺」肯定知道我半夜起來遊手好閒的那些勾當了。
「今晚我們家的老爺子胸口又犯疼了,睡不著,要我到街口那家豆漿店買張大餅來喫。就這麼巧,在樓梯間碰著了您。瞧您太累,做不得主意,只好先把您移進房裡歇息一會兒。」
「這樣啊!當真是冒犯了」我邊講邊擦汗,非常尷尬,耳裡卻不斷有房間傳來如泣如訴的鋼琴之音,動人無比。
婦人(此時我已猜到,她大概是獨居老爺子的看護)看見了我眼中的猶疑和閃爍,又說「唉,就是這樣胸口犯疼的夜裡,老爺子犯得根本不是胸疼啊,是心疼啊。」
我眼神順著她的手勢一指,果然沒錯,老先生就在裡面的房間裡聽著唱片。會不會也是在這樣「犯心疼」的夜裡,他從窗外看了出去,心有所盼,看見了我。但所盼之事,究竟又為何物呢?
然後婦人說了一件令我極為吃驚之事。
「崑先生,老爺子一直很敬仰您。」
「敬仰我?」
「我們家老爺子以前也是寫作文章的。這幾年行動不便,和文壇的互動少了,卻也不是什麼都不知道哩。書社那邊定期還是會寄來一些文訊,他就是從報上剪影認出您的。常說要親自登門造訪,但一雙壞腿實在動不了,這事只得一直擱著。」
我心中又哇了一聲。
「哪裡的事。講得我都汗顏啦。想像老爺子當年應當是豪情萬千,縱橫文壇,無往而不利。我當真是癡迷得緊,有眼不識泰山,沒能早先親自登門謝罪,該打該打。」
「崑先生可真是謙遜,怪不得老爺子好生喜歡你的文章,說是後生晚輩,能自出機杼,有物有景有情者少矣啊。你那本《抒情詩人唱片行》,他可是一翻再翻,樂此不疲啊。」
「這樣一說,老爺子也是書寫音樂的前輩嗎?」我不由得汗毛豎立,恭敬地問。
「是啊。崑先生肯定聽過吳心柳,也就是張繼高先生吧?我們家老爺子和張先生是同門師兄弟,對音樂特別敏感。叱吒風雲的年代,著實寫了不少出色文章。只是後來張先生為外物所囿,便和我家老爺走得遠了。」
「您說的『外物』指的是什麼呢?」
「啊,這您就有所不知了。張先生越來越向音響這邊靠攏。雖然張先生那句『音響是手段,音樂是目的』流傳甚廣,表明了他知道『音樂』才是核心,可是他越以『音響』為主題去大作文章,卻讓老爺子非常不能諒解。覺得偏離了靈魂,唱片無論多麼精準,終究是過期的罐頭;音響多麼能重播細微樂音,還比不上六歲孩兒手上那把庸琴,所發出的泛音還要真實。」
「他們就這樣不歡而散嗎?」雖然不太好意思問,這個燙嘴的問題,還是這樣脫口而出。
「老爺子堅持只有現場的音樂會才能敘說靈魂的本質,其餘皆是邪門,或是根本就是音響界和唱片業的聯合圖謀。張先生無法認同這種『唯現場是尊』的單一論調,便更投入音響和唱片的鼓吹:在他眼裡,現場的音樂會雖然最為美妙,畢竟不是尋常人家天天可上廳堂親炙大師風采的。音響因此是必要之惡,一種逼不得已,教育大眾和渡化心靈的手段。然而音響和唱片,真的像我家老爺說得那樣不堪嗎?我不知道。張先生卻再清楚不過。他寄來一系列鋼琴大師名演,想要說服老爺,唱片沒那麼不堪,他們之間的友情也不可能那樣脆弱。」
「結果呢?」我焦急地問。
我搬進來這間舊公寓,是前年五月間的事。也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原因,就貪圖這裡的空氣清淨,人煙稀少,讓我可以安心地寫稿。房租嘛,也不貴,包水包電,一個月也才八千,真夠一個落魄的小作家隱身夢想一個大世界了。
猶記得那個初夏的深夜,我寫稿寫到失神,毫無頭緒,走到外頭的喬木下仰望星辰,向宇宙的萬物之神,尋求一點靈感。正當我眼神亂飄時,三樓那裡竟然出現了一張蒼白的荒蕪之臉,在寂寥的夜空裡,嚇得我差點沒尿溼褲子。定睛一看,才發現,那是一張活生生的臉,似乎病得很重。過了不久,臉不見了,窗內微弱的燈光也熄了。
就這樣過了好幾天,正當我以為自己忘了這件事之時,路過三樓梯間,我竟然聽見了意外的樂音。那是李斯特的《巡禮之年》,演奏的風格清新流暢,像森林中百鳥齊鳴,也像映照著陽光的小溪緩緩流過。輾轉幽迴之中,像在嘆息著什麼,又在期盼著什麼。我不禁聽得呆了。
自那夜的奇遇起,我像是中毒般,每當我深夜失眠鬧筆慌時,我就會偷偷跑到三樓梯間,碰碰運氣,看看自己能否再度聽見那樣充滿靈動的生命之音,澆灌我子夜的寫作寂寞。
我卻很少成功。
有天晚上,我實在是寫得太累了,本想守株待兔,在三樓梯間聽「免費的深夜心靈演奏會」。沒想到還沒聽到什麼好曲子,我已經倒在梯間不省人事,睡個半死。等到醒來,已然不妙,一雙溫柔懇切的眼神正向我這邊投射而來,而我卻不認得這個地方。
「崑先生?您是五樓的崑先生吧。聽我們家的老爺說,您常會半夜起來散步是嗎?」說話者,似舊時名家大宅的傭僕狀,是位說話進退得宜的有禮婦人。
我非常心虛,有種做壞事被抓到的感覺:他家「老爺」肯定知道我半夜起來遊手好閒的那些勾當了。
「今晚我們家的老爺子胸口又犯疼了,睡不著,要我到街口那家豆漿店買張大餅來喫。就這麼巧,在樓梯間碰著了您。瞧您太累,做不得主意,只好先把您移進房裡歇息一會兒。」
「這樣啊!當真是冒犯了」我邊講邊擦汗,非常尷尬,耳裡卻不斷有房間傳來如泣如訴的鋼琴之音,動人無比。
婦人(此時我已猜到,她大概是獨居老爺子的看護)看見了我眼中的猶疑和閃爍,又說「唉,就是這樣胸口犯疼的夜裡,老爺子犯得根本不是胸疼啊,是心疼啊。」
我眼神順著她的手勢一指,果然沒錯,老先生就在裡面的房間裡聽著唱片。會不會也是在這樣「犯心疼」的夜裡,他從窗外看了出去,心有所盼,看見了我。但所盼之事,究竟又為何物呢?
然後婦人說了一件令我極為吃驚之事。
「崑先生,老爺子一直很敬仰您。」
「敬仰我?」
「我們家老爺子以前也是寫作文章的。這幾年行動不便,和文壇的互動少了,卻也不是什麼都不知道哩。書社那邊定期還是會寄來一些文訊,他就是從報上剪影認出您的。常說要親自登門造訪,但一雙壞腿實在動不了,這事只得一直擱著。」
我心中又哇了一聲。
「哪裡的事。講得我都汗顏啦。想像老爺子當年應當是豪情萬千,縱橫文壇,無往而不利。我當真是癡迷得緊,有眼不識泰山,沒能早先親自登門謝罪,該打該打。」
「崑先生可真是謙遜,怪不得老爺子好生喜歡你的文章,說是後生晚輩,能自出機杼,有物有景有情者少矣啊。你那本《抒情詩人唱片行》,他可是一翻再翻,樂此不疲啊。」
「這樣一說,老爺子也是書寫音樂的前輩嗎?」我不由得汗毛豎立,恭敬地問。
「是啊。崑先生肯定聽過吳心柳,也就是張繼高先生吧?我們家老爺子和張先生是同門師兄弟,對音樂特別敏感。叱吒風雲的年代,著實寫了不少出色文章。只是後來張先生為外物所囿,便和我家老爺走得遠了。」
「您說的『外物』指的是什麼呢?」
「啊,這您就有所不知了。張先生越來越向音響這邊靠攏。雖然張先生那句『音響是手段,音樂是目的』流傳甚廣,表明了他知道『音樂』才是核心,可是他越以『音響』為主題去大作文章,卻讓老爺子非常不能諒解。覺得偏離了靈魂,唱片無論多麼精準,終究是過期的罐頭;音響多麼能重播細微樂音,還比不上六歲孩兒手上那把庸琴,所發出的泛音還要真實。」
「他們就這樣不歡而散嗎?」雖然不太好意思問,這個燙嘴的問題,還是這樣脫口而出。
「老爺子堅持只有現場的音樂會才能敘說靈魂的本質,其餘皆是邪門,或是根本就是音響界和唱片業的聯合圖謀。張先生無法認同這種『唯現場是尊』的單一論調,便更投入音響和唱片的鼓吹:在他眼裡,現場的音樂會雖然最為美妙,畢竟不是尋常人家天天可上廳堂親炙大師風采的。音響因此是必要之惡,一種逼不得已,教育大眾和渡化心靈的手段。然而音響和唱片,真的像我家老爺說得那樣不堪嗎?我不知道。張先生卻再清楚不過。他寄來一系列鋼琴大師名演,想要說服老爺,唱片沒那麼不堪,他們之間的友情也不可能那樣脆弱。」
「結果呢?」我焦急地問。
繼續閱讀文章
「老爺子根本沒唱盤啊。唱片寄到的那天,他就把它們全摔得粉碎。老爺子覺得,張先生真是執迷不誤,把黑壓壓的唱片寄來一個沒有唱盤的人家,不是挑釁嗎?便一鼓腦兒把唱片全摔碎了。」
「啊.....怎麼會這樣?」
「唉,我家老爺就是這副牛脾氣。其實他不是不能聽唱片的。他和張先生那時在冷戰,心想誰先屈服誰就輸了。可是人家張先生心裡,卻是從來沒這個比較輸贏的意思。他只是誠懇地想要老爺子聽聽唱片裡的鋼琴,也能記載著真實無比的心符。老爺子卻不領情,覺得你不親自來請我去你那邊賞樂,卻寄來這堆唱片,要我去買唱盤來聽你這勞什子的東西,這不是下戰帖嗎?說到底,他只是不想表現的那麼窩囊罷了。可人家張先生,自始自終,只想挽這段已然無望的友情。」
「只是說您怎麼這麼確定呢?張先生那邊真的是戰意全無,一味只是想要妥協求和?」
「唉。我原本也不能確定。就在老爺子摔掉那堆大師唱片之後,過了幾天,我又收到了幾張尺寸相同的唱片,卻沒有任何印刷的封套,也不知是誰人演奏。正當我納悶,唱片裡掉出了一張便條,上面寫著:
世竹吾兄如晤,知曉你可能望前批唱片,拂然而去,特於星夜以盤帶趕錄二套黑膠唱片,彈奏恩師當年初次授意我們的鋼琴自選曲。那年你選了李斯特,我選了舒曼。那樣年少的日子多美好,笑談之間,全無惡意,有的只是相濡以沫的情懷。我取笑你的李斯特太過柔情,而你質疑我的舒曼是那樣的果決。如果時光可以倒轉,我想以你的名字呼喚過往的我們。是的,我彈了你的李斯特《巡禮之年》,請你聽聽,在我心中的你,總是最好的樣子。」
聽到這裡,我心中又忍不住哇了一大聲。
「《巡禮之年》啊,怎麼那麼巧,是《巡禮之年》啊!」就在此刻,我仿佛領悟了什麼。「難道,老爺子一直以來在房間放的,就是張先生當年遲了幾天才寄出的《巡禮之年》嗎?」
「唉!事情正是如此。只是又不全然是如此。那時老爺子一直很不快樂,我知道他在倔強嘴硬,又不好意思說破,又怕他看見了張先生的字條和自錄的鋼琴唱片,臉紅在心卻不想被識破,為了佯怒又摔爛唱片。我就這樣把唱片藏了起來。這個秘密,一藏就是十七餘載,直到張先生過世的那年.....」
聽到這裡,我回想當日從樓梯間初聽到這張《巡禮之年》,心中的感受。
錯不了。那是豐饒的友情還在枯水的年代,尋覓一場透心的澆灌。阿勞的版本太過老成,貝爾曼又太剛健威儀。只有這個無人知曉的版本,從星夜和門縫之中,搖搖晃晃地透了過來,有著那樣不可思議的力量,彷彿正見證著什麼人的青春,執子之手,為你奏一曲。夜裡幽冥的火,還在不停的燒。
婦人故事還沒說完,就被老先生叫進門裡去了。夜已深,此刻房內和鋼琴聲合奏的,是斷續的咳嗽之聲。這個故事還未結束,已太傷悲,我也不便再多作叨擾,便留了一張字條,說明改日必將親門拜訪,謝謝今夜之情。
幾個月之後,再見到世竹老先生時,是一張年輕的黑白照片。
照片裡,那樣的微笑,好像是望著對面為他拍攝的這人,一抹青春無悔的淡陽和初晴,好看極了。
沒有什麼人來參加的告別式上,顯得非常冷清。過了一會,我才從那幾張面孔認出幾個文學前輩。他們是那樣有名的靈秀之士啊,竟然出席了,那麼,世竹老先生當年真的是風雲人物。不過,這都不重要了,因為在這樣冷清的場合,連他們之間細微的交換低語,聽起來都像是一陣陣壓抑的悲鳴。功和過,都顯得無所輕重了。
我感到一陣暈眩,心中卻狂亂無比。
「音樂呢?音樂呢?告別式怎麼可以沒有音樂呢?」我不斷這樣吶喊著。
發狂的我,走向教堂的那座神聖之琴。許久沒練琴的我,手指卻依然記得它們該放的位置,富有節奏地敲了起來。這一曲《巡禮之年》,我要獻給寂寞的老先生。
已陷入瘋狂的我,如琴魔李斯特附身,要在空中寫下最神聖的敬拜和祝禱,祝福我們的青春,擁抱我們終將的衰敗和傾圮。
在場的文學大老無不是音樂素養極高的雅士,此刻全呆住了。良久良久,才從他們之中,爆出一聲驚呼:
「那明明是舒曼的《兒時情景》啊,可是怎麼彈得那麼像李斯特,就好像一個人,同時彈出不可能的聲部,愛與恨,交織得那樣地天衣無縫。」
「啊.....怎麼會這樣?」
「唉,我家老爺就是這副牛脾氣。其實他不是不能聽唱片的。他和張先生那時在冷戰,心想誰先屈服誰就輸了。可是人家張先生心裡,卻是從來沒這個比較輸贏的意思。他只是誠懇地想要老爺子聽聽唱片裡的鋼琴,也能記載著真實無比的心符。老爺子卻不領情,覺得你不親自來請我去你那邊賞樂,卻寄來這堆唱片,要我去買唱盤來聽你這勞什子的東西,這不是下戰帖嗎?說到底,他只是不想表現的那麼窩囊罷了。可人家張先生,自始自終,只想挽這段已然無望的友情。」
「只是說您怎麼這麼確定呢?張先生那邊真的是戰意全無,一味只是想要妥協求和?」
「唉。我原本也不能確定。就在老爺子摔掉那堆大師唱片之後,過了幾天,我又收到了幾張尺寸相同的唱片,卻沒有任何印刷的封套,也不知是誰人演奏。正當我納悶,唱片裡掉出了一張便條,上面寫著:
世竹吾兄如晤,知曉你可能望前批唱片,拂然而去,特於星夜以盤帶趕錄二套黑膠唱片,彈奏恩師當年初次授意我們的鋼琴自選曲。那年你選了李斯特,我選了舒曼。那樣年少的日子多美好,笑談之間,全無惡意,有的只是相濡以沫的情懷。我取笑你的李斯特太過柔情,而你質疑我的舒曼是那樣的果決。如果時光可以倒轉,我想以你的名字呼喚過往的我們。是的,我彈了你的李斯特《巡禮之年》,請你聽聽,在我心中的你,總是最好的樣子。」
聽到這裡,我心中又忍不住哇了一大聲。
「《巡禮之年》啊,怎麼那麼巧,是《巡禮之年》啊!」就在此刻,我仿佛領悟了什麼。「難道,老爺子一直以來在房間放的,就是張先生當年遲了幾天才寄出的《巡禮之年》嗎?」
「唉!事情正是如此。只是又不全然是如此。那時老爺子一直很不快樂,我知道他在倔強嘴硬,又不好意思說破,又怕他看見了張先生的字條和自錄的鋼琴唱片,臉紅在心卻不想被識破,為了佯怒又摔爛唱片。我就這樣把唱片藏了起來。這個秘密,一藏就是十七餘載,直到張先生過世的那年.....」
聽到這裡,我回想當日從樓梯間初聽到這張《巡禮之年》,心中的感受。
錯不了。那是豐饒的友情還在枯水的年代,尋覓一場透心的澆灌。阿勞的版本太過老成,貝爾曼又太剛健威儀。只有這個無人知曉的版本,從星夜和門縫之中,搖搖晃晃地透了過來,有著那樣不可思議的力量,彷彿正見證著什麼人的青春,執子之手,為你奏一曲。夜裡幽冥的火,還在不停的燒。
婦人故事還沒說完,就被老先生叫進門裡去了。夜已深,此刻房內和鋼琴聲合奏的,是斷續的咳嗽之聲。這個故事還未結束,已太傷悲,我也不便再多作叨擾,便留了一張字條,說明改日必將親門拜訪,謝謝今夜之情。
幾個月之後,再見到世竹老先生時,是一張年輕的黑白照片。
照片裡,那樣的微笑,好像是望著對面為他拍攝的這人,一抹青春無悔的淡陽和初晴,好看極了。
沒有什麼人來參加的告別式上,顯得非常冷清。過了一會,我才從那幾張面孔認出幾個文學前輩。他們是那樣有名的靈秀之士啊,竟然出席了,那麼,世竹老先生當年真的是風雲人物。不過,這都不重要了,因為在這樣冷清的場合,連他們之間細微的交換低語,聽起來都像是一陣陣壓抑的悲鳴。功和過,都顯得無所輕重了。
我感到一陣暈眩,心中卻狂亂無比。
「音樂呢?音樂呢?告別式怎麼可以沒有音樂呢?」我不斷這樣吶喊著。
發狂的我,走向教堂的那座神聖之琴。許久沒練琴的我,手指卻依然記得它們該放的位置,富有節奏地敲了起來。這一曲《巡禮之年》,我要獻給寂寞的老先生。
已陷入瘋狂的我,如琴魔李斯特附身,要在空中寫下最神聖的敬拜和祝禱,祝福我們的青春,擁抱我們終將的衰敗和傾圮。
在場的文學大老無不是音樂素養極高的雅士,此刻全呆住了。良久良久,才從他們之中,爆出一聲驚呼:
「那明明是舒曼的《兒時情景》啊,可是怎麼彈得那麼像李斯特,就好像一個人,同時彈出不可能的聲部,愛與恨,交織得那樣地天衣無縫。」
【Take a Sad Song and Make It Better】
「音響是手段,音樂是目的」,是張繼高(吳心柳)先生留給我們的至理名言。如果音響和音樂原本就是雙生的戀人呢?在高貴的人生之愛前,是否分出高下,誰是主誰是從,似乎也沒那樣重要了吧?李斯特的《巡禮之年》是一組大長篇的鉅製,收納了作曲家對生命過往的沉思與喟嘆,有著青春的吟詠和焦慮,也有老年的救贖和憂傷。曲思充滿歧途和秘境,令人不禁訝嘆:音樂(愛情)結束之際,是否也是終將是復返之路?
延伸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