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號角】爵士音樂家的「個性」,到底從哪兒來? - MUSICO

【爵士號角】爵士音樂家的「個性」,到底從哪兒來?

魏廣晧
魏廣晧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中心主任、音樂學系專任助理教授、Yamaha爵士小號台灣代言人。紐約市立大學爵士小號演奏碩士MA, Aaron Copland School of Music, Queens Colleg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師事於小號手與作曲家Prof. Michael Philip Mossman及中音薩克斯風手Prof. Antonio Hart,在美期間積極參與樂團演出及錄音等活動,並多次與紐約當地爵士樂手合作及接受爵士大師班指導;現活躍於台灣爵士樂壇,並曾任教於嘉義大學音樂系、東海大學音樂系等多所學校推廣爵士音樂教育,2010年台中爵士音樂節音樂總監,目前為兩廳院第一至十二屆爵士音樂營教學總監、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節慶樂團策展人,曾合作過的國際音樂家包含:Alex Sipiagin, Brian Lynch, Paqito D’Rivera, Albert Tootie Heath, John Riley, Jimmy Cobb, Harold Danko, Jeff Rupert,  Cliff Almond 等,流行音樂合作過錄音與演出藝人包含:王力宏、張惠妹、蔡健雅、蘇打綠、張震嶽、 A-Lin、黃小琥、王若琳、許哲珮、魏如萱等。
2
2,978

【爵士號角】爵士音樂家的「個性」,到底從哪兒來?

先說個故事,回想我國中的時候,靠自己的零用錢買的第一張CD片是查克貝特(Chet Baker)的《Grey December》,你可能會想「哇!國中就會聽這張經典中的經典,除了有小號、有歌聲、有管樂重奏,還加上了迷人的小型管弦樂團!」

其實,是我買錯了,回家之後,我失望了好久。

那時候的我誰也不認識,剛學小號不久的我,只是想買張小號當主角的專輯,並且我心裡期待的聲音是在「管樂團」裡小號的聲音,所以買回來聽過一次之後覺得不好聽,「不男不女的聲音,甚至覺得專輯裡的小號手音色超級差的,悶悶的音色之外,不規則的重音跟變來變去的調性,根本就是在亂吹啊!」所以再也沒有拿出來聽過,直到大學三年級我愛上爵士之後的有一天,整理CD架的時候再次發現了這張專輯,才知道這張原來是經典中的經典,果真是「有眼不識查克貝特」!

無論你是聆聽爵士樂的初學者,或是爵士老饕,其實不難發現爵士樂手的「個性」百百種,而這些容易讓聆聽者分辨出來的「個性」又是從哪兒來的?而這種「辨識度」,也是爵士樂手畢生不斷追求的目標之一,畢竟所有的創作者或是藝術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在這茫茫的創作之海中受到閱聽人的喜愛不是嗎?在紐約唸書的時候,老師常常跟我們說要找到 “Your Own Sound”,這三個英文單字聽起來簡單,但就我的解讀就囊括了「個性」的所有內容,以構成音樂上的元素而言,就可能包含了:樂器的音色、表現的語法、即興演奏的結構與內容的安排、創作的風格等等元素,隨著爵士音樂各個時期與樂種上的發展,音樂家們也能有一個大致上的分類,例如咆勃或硬式咆勃時期、大樂團時期、融合爵士樂時期、拉丁爵士等等,這些音樂家多少都會有一定的相似程度。
繼續閱讀文章
孟母之所以會三遷,就表示一起演奏或模仿的對象也很重要。

不難聽的出來,絕大多數的爵士音樂家都會受到以往或是當代的音樂家所影響,在他們的音樂創作與演奏之中,可以聽到在即興樂句或語法上的模仿,經過「內化」後的自然流出(請看上一篇),當然在「樂團編制」的不同之下,也能產生出不同的音樂個性,我們可以看到大多的爵士音樂家在現場演出或是錄音作品中,編制的變化會隨著整場音樂會或錄音而設定。更重要的是,合作音樂家(Sideman)的選定決定著一場音樂會或是專輯的氛圍創造,如同先前所提到的,每個音樂家的「個性」都有所不同,而把這些「不盡相同」的個性,放在「同一個」樂團當中,創造出來的音樂又如何能流動?我想這就是爵士樂聽起來可以那麼「人性」的地方,也是能創造出獨有聲響的原因。

身為一個爵士小號的演奏者,觀察在爵士小號的領域中,就有各式各樣的聲響,從路易斯阿姆斯壯(Louis Armstrong)的嘹亮而充滿元氣、查克貝特(Chet Baker)的深情憂鬱,到邁爾斯戴維士(Miles Davis)的冷酷又率性,都代表著不同年代與個人性格融合出來的結果,在當代所出現的幾位具代表性的演奏家之中,多有著明顯的個人特色,例如具有紐奧良與古典音樂雙重深厚基底的小號演奏家溫頓馬沙里斯(Wynton Marsalis),同樣是紐奧良出身的泰蘭斯布蘭查(Terence Blanchard)與尼可拉斯派頓(Nicholas Payton)等,都有著厚實的音色與熱情的爆發性,而比較起這十多年間陸續出現的當代小號手,對於追求音樂氛圍的融入,而選擇使用了不同的音色及語法演奏方式,相較於傳統既定的小號音色有明顯的差異,例如Marquis Hill、Till Bronner、Ambrose Akinmusire、 Alex Sipiagin等,無論在演奏上或是創作上,都是非常具有「個性」的爵士音樂家。

下回聽到不是你期待的「聲響」的時候,先別急著失望或評論,試著去感受一下演奏者在音樂上的「個性」吧!

查克貝特(Chet Baker)/ Grey December ▶




#作者近期活動—《醇˙爵士》魏廣晧爵士X品酒導聆音樂會

*圖片為示意。Image by skeeze from Pixabay

推薦閱讀

listening-at-home_1200*800

【爵士號角】居家防疫期間,陪你解悶的3張爵士專輯

13
2,116
2021.07.16 / 爵士號角/魏廣晧
這兩個月裡,你是不是跟我一樣,把工作、家庭與孩子全都放在一起了呢?生活就像是台果...詳全文
pexels-burst-1200x800

【爵士號角】媽!我也聽得懂爵士樂了!

8
4,195
2021.04.09 / 爵士號角/魏廣晧
很多人愛聽爵士樂,但又往往很迷惑:我到底只是喜歡這種音樂的輕鬆氛圍,還是我真的「...詳全文
pexels-dayvison-de-oliveira-silva-5884022-1200x800

【爵士號角】爵士小號手也有「日本風」!?

14
3,251
2021.02.05 / 爵士號角/魏廣晧
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從小就受到日本文化的「洗禮」呢?從多拉a夢到七龍珠,東京愛情...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