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O焦點專文】穿梭過去與未來的爵士之旅——Invisible Architecture無形建築亞洲巡演 - MUSICO

【MUSICO焦點專文】穿梭過去與未來的爵士之旅——Invisible Architecture無形建築亞洲巡演

18
1,566
2024.10.29|文/陳軒慧

2024年11月6日,一支以當代爵士與電子風格見長的國際樂團將在臺北西門的河岸留言掀起音樂風暴,他們就是——Invisible Architecture(無形建築)。團名靈感來自義大利小說家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的作品《看不見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如同小說中描繪的虛幻之城,Invisible Architecture用音樂構築不存在於現實中的空間,成為凝聚城市靈魂的載體。這支四人組合由香港爵士吉他手Alan Kwan(關家傑)領軍,與鍵盤手Jordan Gheen、鼓手Matt Young、貝斯手Mike Luzecky共同編織出結合東西方哲思的音樂作品。本次演出將呈現榮獲第33屆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的專輯《Between Now and Never》,這趟臺北站的巡演更是臺灣樂迷唯一的現場體驗機會。


疫情下的創作靈感:專輯《Between Now and Never》的誕生

專輯《Between Now and Never》在疫情間孕育而生,將人們與世界暫時隔離的空間感轉化為音樂敘事,每首曲目都像是一則微縮故事。專輯名稱中英雙語的互文巧妙地指向同一主題:這段旅程遊走於句號和逗號之間,彷彿在「暫停」和「永恆」之中尋找新的節奏。主導創作的香港爵士吉他手Alan Kwan因無法邁出國門,便重返過往筆記中記錄的異國靈感,從中尋找過去旅行的記憶。身在香港的Alan與身處美國德州的鼓手Matt Young、鍵盤手Jordan Gheen、貝斯手Mike Luzecky及紐約的次中音薩克斯手Dayna Stephens透過網絡溝通,共同構築這張專輯。這段遙距合作跨越地域與時差,也讓《Between Now and Never》成為疫情期間的一種「音樂連結」,彷彿將音符化為足跡,無形地記錄下隔空連結的軌跡。專輯中的曲目〈Pulse〉、〈Portal〉與〈Threshold〉正是如此,音樂中融入了香港日常生活的聲音,例如街道上的鳥鳴、人聲與車聲。Alan將這些聲音記錄下來,並以此為素材創作出一幅幅音樂的「浮世繪」,讓聽眾在耳畔再現記憶中的城市輪廓。


▲香港爵士吉他手Alan Kwan(圖|麥丁文化 提供)

專輯的最後一曲〈Destinesia〉進一步延展了「無形建築」的概念。這個由Destination(目的地)與Amnesia(失憶)結合而成的字眼,指向人們在抵達目的地後卻忘記了原本的旅程初衷。這首作品深刻傳達出人們在追求目標時迷失於過程之中的微妙心境。隨著音符的流轉,觀眾彷彿進入一種「樂不思蜀」的境地,隨著旋律徘徊於過去的回憶與未來的可能性之間,而這正是《Between Now and Never》帶給人們的核心體驗。

Invisible Architecture的作品突破傳統爵士界線,在融入電子樂與新派搖滾元素的同時,保持爵士即興和技法的精髓。這張專輯的音色運用和細膩質感特別吸引人,鼓手Matt Young的多層次節奏敲擊、Jordan Gheen的鍵盤鋪墊、Mike Luzecky的貝斯低音,以及Alan Kwan的吉他旋律交織出微觀且深邃的音樂空間。




爵士與東方哲思的融合:無形建築的音樂概念

早在十八世紀,歐陸的哲學家們便詩意地將音樂比喻為「流動的建築」,這種建築無法真實觸摸,卻與真實的建築物一樣具備嚴謹的結構、能夠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情境。Invisible Architecture結合不同的城市風景、文化背景,呈現出東方心靈和西方爵士語彙的微妙平衡。Alan Kwan的吉他獨奏擅長以縝密的音符打開空間,為整體氛圍帶來流動感;而Jordan Gheen的鍵盤更增添了一層視覺錯覺般的音樂質感,彷彿建築中的隱形樓梯,帶領觀眾往返於當下與永恆之間。

此次的演出場地河岸留言以其獨特的小型氛圍和絕佳音效著稱,Invisible Architecture選擇在這裡以原音重現的形式將專輯帶到樂迷眼前。吉他手Alan Kwan細數過自己對臺灣的回憶,自2009年第一次來臺參加爵士音樂營,再加上後來的演出、授課經歷,讓他與不少臺灣爵士樂手結下緣份,也從他們身上得到啟發。更受到有「臺灣鼓王」之稱的傳奇鼓手黃瑞豐老師特別欣賞,受其邀約多次前來臺灣參與「臺中爵士音樂節」、「臺北爵士音樂節」等音樂盛會。黃瑞豐的鼓勵促使Alan創作出人生中第一張爵士專輯《Petrichor》,並於2019年入圍第31屆金曲獎演奏類最佳專輯、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演奏類最佳作曲人三項大獎。可說是與臺灣有著深切的連結。整個團隊也表示此次巡演不僅是為了答謝臺灣樂迷的支持,也是期望與觀眾一同重溫《Between Now and Never》這張專輯所傳遞的情感。即使誕生於表演藝術凝滯不前的疫情期間,仍舊帶有好奇、勇敢嘗試、自我探索等積極精神。這場僅此一場的演出將讓樂迷在耳畔親身感受專輯中空間感強烈的爵士融合樂章,仿佛置身於流動的建築之中,見證音符在空間中自由穿梭的壯麗景觀。



這是一次疫情後的音樂重逢,也是一段讓聽眾深刻體會「當下」的旅程。在11月6日臺灣唯一的現場演出中,Invisible Architecture將引領觀眾穿梭於虛實之間,從過去紮根,向未來延伸,一同完成一幅飄逸的音樂建築之畫。


▲主圖 Invisible Architecture(無形建築)這支以當代爵士與電子風格見長的國際樂團,將在臺北西門的河岸留言掀起音樂風暴。(圖|麥丁文化 提供)


節目資訊與購票

無形建築亞洲巡演-台北站


好康贈獎

探索當代爵士和電子樂融合之音——MUSICO歡樂送:無形建築亞洲巡演門票

無形建築亞洲巡演1000x380-01

最新新聞

BenQ鋼琴燈主照片

【MUSICO焦點專文】鋼琴家眼睛為之一亮——BenQ全新鋼琴立燈PianoLight Grand,讓平台鋼琴也能享受專業照明!

17
2,252
2024.12.13 / 音樂新聞 / 焦點專文
要想在音樂上精進,需花費大量時間練習。專業的演奏者就像運動員,每天動輒練上三四小...詳全文
AlexanderLiebreich-credit_Bartek Barczyk

【MUSICO焦點專文】跨越時代的壯麗篇章:從貝多芬到理查·史特勞斯——里柏瑞契、陳禹同與TSO

11
1,323
2024.12.02 / 音樂新聞 / 焦點專文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將於12月6日週五晚間在國家音樂廳攜手指揮家亞歷山大·...詳全文
LKO represent 2017 photo-Dmitrij Matvejev_

【MUSICO焦點專文】小國大聲音:立陶宛國立室內樂團與2024南國音樂節

14
1,612
2024.11.27 / 音樂新聞 / 焦點專文
波羅的海三國(Baltic states)——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與台灣...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