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故事,人人愛!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最難忘的記憶之一,大概就是童話故事。不論是影片或是書籍,甚至只是聽長輩們口述,童話故事往往會啟動我們的想像空間,對於孩子們來說,這是美好的享受,即便是成年人,也很難抗拒童話的魅力。音樂史上有不少作曲家也是如此,也因為他們的童心未泯,所以創作了許多老少咸宜的經典名作,德國作曲家洪伯定克的歌劇《糖果屋》就是個例子。
童話故事,一定美嗎?
歌劇《糖果屋》其實是本地的俗稱,正式名稱應該是《韓賽爾與葛莉特 (Hänsel und Gretel) 》,出自於格林兄弟童話故事,敘述韓賽爾與葛莉特被父親和狠心繼母拋棄,兩兄妹在森林裡迷了路,意外地遇見女巫用餅乾糕點做成的房子,餓壞的兩兄妹上前大飽口福,結果掉進巫婆的圈套,差點惹來殺身之禍。這個巫婆利用糖果屋誘騙小孩,然後把逮著的小孩吃掉,而機警的葛莉特找到了機會「處置」巫婆,救出差點成為巫婆口中食物的韓賽爾。之後,兩兄妹帶著巫婆留下的珠寶,回到家裡,這時壞心的繼母已經過世了,於是兩兄妹和父親過著快樂的日子。這樣的情節看似簡單、結局皆大歡喜,但是背後卻是鮮為人知的悲慘社會。
在中世紀的歐洲,因為戰亂和社會不安,導致老百姓生活貧困,而為了生存下去,經常發生拋棄幼年女的事件。這些孩子們沒有獨立謀生的能力,如果不是活活餓死,就是因為意外死去,幸運一點的,則是被修道院或是貴族收養。換句話說,因為家裡貧窮而遺棄子女,這是當時社會的常態,卻也經常被童話故事運用,從某個角度來看,這就是反映現實生活。
至於歌劇《糖果屋》的劇情,則是經過重新包裝,甚至是「美化」過的版本,擔任編劇的,就是作曲家的妹妹阿黛海德 (Adelheid Humperdinck Wette, 1858-1916) 。阿黛海德無法理解「怎麼會有父母親忍心拋棄自己孩子」這樣的事,於是她把劇情加以改寫,變成了:在一個貧困的家庭裡,一對小兄妹因為做錯了事,被生氣的媽媽趕去森林裡採草莓,作為他們調皮的代價,但後來媽媽聽說森林裡有專吃小孩的巫婆,於是爸爸媽媽趕緊去尋找小孩。碰巧,兩兄妹以智慧取勝,脫離險境,最後一家得以平安團圓。如果和格林兄弟原版童話比較起來,阿黛海德的新編劇本不只保有原來的驚險情節,也顯得溫馨了許多。
無心插柳,耶誕應景
洪伯定克採用妹妹的改編劇本,配上了簡單的民謠歌曲,編寫成小型音樂劇,作為家庭娛樂節目,但後來洪伯定克重新改寫成大型歌劇,在1893年耶誕節前舉行首演,因此成了往後耶誕節的應景劇碼,連帶劇中的「糖果屋」和「薑餅娃娃」也成了應景美食。事實上,原本的劇情和耶誕節並無關係,一年四季隨時上演,都能吸引大小朋友,成為老少咸宜的童話歌劇。或許有人擔心劇中使用的是德語發音,但事實上,這一點從來都不是欣賞這齣歌劇的阻礙因素,因為洪伯定克運用了民謠歌曲,例如膾炙人口的《森林裡的小矮人》等,再加上生動的管弦樂法,把兩兄妹在森林中的奇遇、巫婆的形象等,描繪得身歷其境、栩栩如生,就算是第一次接觸這部歌劇,在熟悉的劇情和平易近人的音樂帶領之下,也會「暢通無阻」!
角色鮮明,引人入勝
雖然大家都不喜歡反派人物,但有些反派角色卻十分討喜,《糖果屋》裡的巫婆就是個例子。這個專吃小孩的女巫或許讓人不寒而慄,不過洪伯定克為她譜寫的音樂也有可愛的一面,像是巫婆為自己的成就感到得意洋洋的時候,她騎著掃把、開心地飛翔,洪伯定克就安排了一段逗趣的「巫婆之舞」,透過木琴的敲奏,搭配滑稽的節奏,很受觀眾喜愛。此外,韓賽爾和葛莉特兩兄妹在入睡前的禱告場景,還穿插了傳說中的「睡眠仙子(小砂人)」,並且搭配芭蕾舞蹈演出,營造了夢幻又浪漫的夢鄉。從音樂到舞台視覺效果,絕對引人入勝!
如果真有這樣一座《糖果屋》,這麼美的音樂,就算甜死人,不償命,也值得!
▲圖 2021年洪伯定克歌劇《糖果屋》試裝台劇照,今年將於8/12~8/14於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 林峻永)
影音欣賞
Engelbert Humperdinck: Hansel Und Gretel - E. Gruberova, B. Fassbaender, Georg Solti (HD 1080p)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