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寂璀璨交響詩 「江賢二:回顧展」 - MUSICO

淨寂璀璨交響詩 「江賢二:回顧展」

26
15,385

淨寂璀璨交響詩 「江賢二:回顧展」

文 ∕ 盧佳慧


自然就是美




百花齊放

在瘟疫蔓延,雷雨交加的周五,來北美館預覽大器的江賢二回顧展。從衛生紙、鋼筋、瓦楞板、鋼絲,都能將其點石成金。高瘦的老師又更纖細了,老師說,我怎麼只誇他變瘦沒誇他變帥,開玩笑說自己是臨老入花叢!此展可說是百花齊放!十二個系列共兩百件,老師的人生百態,盡在眼中。


碩大就是美

一入場就被偌大空間展覽之「金樽系列:春、夏、秋、冬、詩情畫意」五幅巨作所震撼。老師為此展準備三年,全力以赴、量身訂做,駕馭三層樓高,氣勢磅礡,江老師胸襟遠大、功力非凡。

花團簇錦的「春」,是老師運用十多年來擦拭顏料的衛生紙團、後製處理、拼圖而成,朵朵含苞待放,巧奪天工!非比尋常的老師,竟將經年累月的垃圾通通留作寶,遠謀深算的他,一早就備下種子,待十餘年後才盛開,驚人妙思令人讚嘆。

肆意揮灑的沁涼之「夏」,綠意盎然,陽光透過右上方的立體小遮陽板,夏日樹影栩栩如生!浮於畫中之立體樹皮刻有人形,江老師將自身融入自然。彷彿徐徐微風拂面而來,蟲鳴鳥叫,令人心礦神怡。

「秋」是沉浸和享受。老師笑說台東好山好水好無聊,總在金樽居所的陽台上喝咖啡看夕陽和太平洋,思考如何捕捉金黃彩霞,看似簡單其實不簡單!

「冬」,有深度的沉穩藍與黑,凸顯了交叉線條後之留白的花朵群,「冬藏」的人生,如此豐富。合照時,大夥選在「冬」前,專業的老師按照衣服顏色為其穿插排位,由此可見,是個十足的顏色控!

如少女情懷般的「詩情畫意」,有著夢幻的鋼琴身影及流動的音符,洗洞的大型瓦楞板搭配鐵件裝置,花了不少心思及時間才全數完成。

* 江賢二,《金樽/春》,2019。油彩、複合媒材,300 x 300 公分。


音樂代表我的心




初戀琴人

古典音樂是江老師創作的靈感來源,他以樂佐畫,常以曲名為題,可謂畫中有樂,樂中有畫,織成獨特的生命之歌。

江老師讀大學時因病休學,聽了德布西(Claude Debussy)的音樂一整年,尤其最愛鋼琴曲《月光》(也是我的鍾愛之一),此曲猶如初戀情人。他移居紐約時即在腦海中構想「德布西-鍵盤」之藍圖,卻因當時造詣未成熟而未下筆,直到搬回台東後才創作。從構思到完成,竟醞釀了半世紀!如雅緻的青花瓷,多幅「鍵盤」一字排開,好似拆解所有音符,由純藍的點線面綴成,德布西之樂,悠揚的在白畫布上跳動起來!

話說回來,彈琴三十多年的我,直到大前年才敢首次公開演奏《月光》,實因此曲過於純美,同樣深怕功力不足,無法表現到位。古典音樂點播排行榜常勝軍的《月光》,是印象派作曲家德布西受象徵派詩人魏倫之作啟發而譜寫,描寫人們在月光下戴著華麗面具,歌舞歡頌愛情與生命。德布西是光影捕手,專長繪聲繪影,他特立獨行、違反傳統、打破規則,成功地為法國音樂創造新氣象!從這角度看,江老師求新求變、畫樂合一,似乎巧妙呼應著德布西!

*「德布西-鍵盤」系列(選件),臺北市立美術館拍攝提供。

延伸聆聽

Debussy: Clair de Lune | 德布西《月光》▶




美的冒泡

「乘著這歌聲的翅膀,親愛的請隨我前往,去到那恆河的岸旁,最美麗的地方!…」

這首德國詩人海涅的詩作,經由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譜成舉世聞名的藝術歌曲《乘著歌聲的翅膀》。在展場中凝視江老師如彩虹泡泡、想像力無限的畫作「乘著歌聲的翅膀」,使我憶起孩童時吹著泡泡、拿著氣球、放著風箏,無憂無慮多麼美好!我向江老師說起青春往事,國中時打賭輸了,我帶著長笛到操場吹奏「乘著歌聲的翅膀」,場上打棒球的同學馬上停止,當下以為是旋律優美致使他們放下球棒、專心聆聽,殊不知是同學擔心飛球撞壞長笛。啊!音樂人的迷思何等可笑!我竟被孟德爾頌的音樂所騙,去了趟恆河,發現生死都在同條河,實在可怕!江老師也同病相憐地苦笑說,他是被海涅所騙,去後才知,文人及作曲家的想像力豐富,現實太殘酷,只好用文字、藝術和音樂表達夢想吧!

*「乘著歌聲的翅膀」系列,臺北市立美術館拍攝提供。

延伸聆聽

Mendelssohn: On Wings of Songs | 孟德爾頌《乘著歌聲的翅膀》▶




判若兩人

孟德爾頌家喻戶曉的鋼琴曲集《無言歌》,是我留美時老師開給我的第一批曲目之一。小巧精緻又美麗、無需文字、如歌的音樂便足矣。 同受孟德爾頌影響,作品「無言歌」風格、色調卻與「乘著歌聲的翅膀」大不同。「無言歌」創作在先,風格極簡、剛柔並濟。「乘著歌聲的翅膀」創作在後,風格多彩、充滿童真。部分作曲家於不同時期之創,南轅北轍、判若兩人,老師之作亦如此。

*「無言歌」系列,臺北市立美術館拍攝提供。

延伸聆聽

Mendelssohn: Songs without Words | 孟德爾頌《無言歌》▶




藝術道,獨孤道




天人合一

悲天憫人的江老師,因台灣921大地震及美國911恐怖攻擊有感而發,分別創作含意深遠的「對永恆的冥想 01-55」和「淨化99-03」;將人文關懷及祝禱之心刻於畫中,令人動容!

藝術,如宇宙般浩瀚、深不可測!大地,如母親般偉大、令人敬畏!「對永恆的冥想」和「淨化」,一則對天,一則對地,作品已臻天人合一。


陰暗少年郎

過度謙卑的江老師總說,他身為藝術家,卻對社會貢獻甚微。他身著黑衣,削瘦形體立於「陰暗的遠方之死」作前,冰冷色系頓時合為一體。不時,老師也將自身之形放於大作中的小角落裡,比如「金樽」系列「夏」裏所置的椰子樹片即埋伏一小道孤影,一如江老師欣賞的雕塑家賈科美蒂(Alberto Giacometti) 之作,瘦骨如柴!看似返老還童,鮮豔活潑色彩下,其實仍暗藏陰暗少年郎。藝術道,獨孤道,多少痛哭與掙扎,不是掏空就是倒空,即使將棺材畫進、孤獨寫盡,依舊悲傷。我猜想,即使住在海明威稱之為流動饗宴般的巴黎,大都會紐約,倘若心裡悶,到哪都是苦,此等心境,實非外人所能解。

若非走過黑夜,豈能海闊天空!藝術家的夢境之美似乎註定要與現實磨難不斷拔河。江老師旅居歐美數十載,返國定居台東後,畫風由暗轉明,故鄉讓他的創作完全綻放!


美得罪過

比西里岸是台東三仙台附近的原住民漁村,意為放羊之處。江老師回台東後所創的「比西里岸之夢」系列,有的如夢似幻、有的繁花似錦、有的唯美浪漫,有爆炸之美,也有星空燦爛。「比西里岸之夢09-07」深不可測的海水藍及絢麗繽紛的花卉,如愛恨交織般強烈對抗著,美得罪過!

* 江賢二,《比西里岸之夢09-07》,2009。油彩、絲綢,170 x 390 公分。
繼續閱讀文章

中西合併




霧裡看花

一見東方美之「蓮花的聯想」,立即讓我想到莫內的睡蓮,一樣是蓮花,但意境卻不同,老師的蓮花,跟他的簽名一樣,既有水墨書法之筆觸,更有霧裡看花之朦朧美。


北極之光

純淨的「銀湖」系列,一見便令人傾心!天地山水皆入境,光影與空氣感之層次和質地,表現的如此淋漓盡致,別有洞天!油畫能有此之效,讓人五體投地!老師說,一般大幅都掛牆作畫,「銀湖」是反向思考,打破慣例,從心歸零,畫作平放於地,先上黑顏料才留白,東西技巧融合,捨棄彩色,回歸寂滅,但求一瞬之光,尤如北極之光,難得之作!

* 江賢二,《銀湖08-02》,2008。油彩、畫布,200 x 300 公分。


山不窮水不盡

同為油畫,但另有截然不同的水墨之境與空氣感,並增添一份漣漪般的渲染力,層層疊疊的「台灣山脈」,是老師南北開車時於傍晚及夜間之風景,有種山不窮水不盡,讓人意猶未盡,久停畫前不捨離去!

* 江賢二,《臺灣山脈17-17》,2017。藝術家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鄉愁

「百年廟」(龍山寺、行天宮之投射)和「巴黎聖母院」,東西方的宗教聖殿,不論是十字架、龍柱、蠟燭還是蓮花燈,不同的燭光一樣的鄉愁。也許,當初老師的出走(旅居歐美),最終是為了回家尋根!


救贖 淨化 昇華




光芒四射

江老師創作一系列多幅的「淨化之夜」,不同時期,畫風大不同。1980年代,江老師與雕塑家在紐約分租400坪的挑高造船工廠,連續聽了兩年作曲家荀白克(Arnold Schoenberg)的淨化之夜(樂壇譯為:昇華之夜),作畫時,手指自然隨著音律而動。老師又說,2017年在台北聽聞誠品書店董事長吳清友先生逝世,之後再畫的「淨化之夜」,不知不覺便有了光芒四射。

《昇華之夜》,是荀白克描寫女人背叛愛人而懷有他人身孕,於皎潔之夜懺悔倖得寬容;這是荀白克尚未創出十二音列無調音樂前的浪漫之作。如孤海方舟的荀白克,革命了音樂之調性及和聲,想必也是經過無數的焦慮及和磨難,方能為二十世紀音樂帶來全新突破!

江老師儼然已跳脫了人文與自然,直往精神層次發展。不論黑白或彩色,繁複或極簡,加法或減法,東方或西方,具象或抽象,框架跳脫與否!從鋼琴曲、弦樂六重奏到交響曲,小品至大作,巴洛克到現代樂派,老師一路聆聽,不斷嘗試,不停改變!

* 江賢二,《淨化之夜 19-35》,2017-2019。藝術家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延伸聆聽

Schoenberg: Verklärte Nacht | 荀白克《昇華之夜》▶




藝術永流傳

「金樽/淨化之夜」是大型的黑白相映雕塑裝置。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的慢板樂章如絲如扣演奏著,如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名導的舞台般,銀狐般的光束,投射在緩慢旋轉之二米立方黑色鐵件框,框內承載著荊棘般的白鐵絲,張牙五爪欲破繭而出。

馬勒(Gustav Mahler)是老師非常喜愛的作曲家之一。江老師說,多旋律的音樂比較有溫度,容易讓人感動。馬勒將他對人生的疑惑、掙扎、杞人憂天之情懷藏於樂中,弦樂團和豎琴交織,喚起深藏之情,一如白色鐵絲勾出深埋之痛,讓觀者回想自己的人生,於此景此樂此光下洗滌心靈。「孤寂」孕育了江老師的創造力,他的作品使我百感交集,不能自己。養分來自音樂,再以自身餵養藝術,江老師的創作,救贖自己也救贖眾人!

欣賞此作前不得不回溯到原創,即江老師於1964年之作品「尋」和「茫」。畫作雖已佚失,但從相片看,一樣是以鐵絲來表達,作於白色恐怖戒嚴時期,畫中人的嘴巴、甚至太陽和月亮都被鐵絲密纏,無奈的頭顱與身軀落於鐵絲網框之中,壓抑、恐慌、無奈盡顯畫中。

回頭一望,只見站立於大作前的江老師,顯得如此渺小。此展始於豐彩四季,終於黑白寂淨,江老師如雙面人般,造出巨大反差,使人動容!是何等能量,才耐住寂寞!何等滄桑,才得此巨作!到底是藝術拯救了老師,還是老師成就了藝術!歷經時代的磨練、自然的撫平、音樂的洗禮、藝術的融化,老師的創作穿越時間、超越憂傷。曲終人雖散,但藝術永流傳,江老師的作品將持續不斷救贖、淨化、昇華!

* 江賢二,《金樽/淨化之夜》,2020。藝術家與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延伸聆聽

Mahler: Symphony No.5 | 馬勒《第五號交響曲》(慢板樂章45'15")▶



展覽資訊:江賢二:回顧展 | 2020.3.28~2020.6.28 | 臺北市立美術館一樓1B、二樓2A~2B



延伸聆聽

《夢鍵愛琴》多媒體鋼琴獨奏會


盧佳慧製作的跨界多媒體鋼琴獨奏會,採畫家江賢二老師60幅畫作,二次創作成立體動畫,融入金、木、水、火、土,將東方五行元素注入西方音樂。畫作從分解、排列、重組重製、無縫接軌,思緒千絲萬縷,百轉千迴。結合多媒體科技藝術,揉合抽象的古典音樂。

延伸閱讀

關於:《夢鍵愛琴》多媒體鋼琴獨奏會





【作者簡介】



盧佳慧Chia-Hui Lu
「深植人心的音樂才能,歎為觀止的爆發力,渾然忘我的專注力!」 指揮家根特 赫比希(Günther Herbig)

鋼琴家,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任教於師大附中及台灣藝術大學。獲Artist International’s Annual Young Artists Award與Outstanding Alumni-Winners Award in Piano獎項,受邀於紐約卡內基廳及林肯中心舉行獨奏會。跨界表演、主持、寫作、出書、訪問國際鋼琴家、於報刊發表樂評、首演國人新創、發表個人創作。合作過有:國家交響樂團、國台交、北市交、湖南交響樂團等。於新竹之春之傑出青年音樂會、河合30週年歷屆傑出得獎人聯合音樂會、國際台灣蕭邦音樂節等受邀演出。將鋼琴演奏分別與繪畫、詩文及多媒體藝術結合,《夢鍵愛琴》結合多媒體藝術,採畫家江賢二之60幅畫作3D動畫創作搭配現場鋼琴獨奏,展現如音樂劇般的新表演藝術。《水織火》與詩人藍麗娟合作,揉合西方的古典音樂與東方的新詩,樂詩相乘 水火相容。跨界負責現代科技即時互動多媒體劇場《路》、《追》、如果兒童劇團《小米與鰈魚的奇幻旅程》之音樂設計。為2019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印象台灣》之策展人,並置入AR、VR、MR整合成最新的XR新媒體表演藝術作品《迷》,將元老畫家陳慧坤之畫作製成動畫背景,讓觀眾在LED大螢幕前體驗虛實穿插、共構整合之表演。著有「音樂不一樣-怦然心動」和「台灣音樂館資深音樂家叢書-鄧昌國 士子心音樂情」。專輯《舞.魅.琴》和《夢鍵愛琴》,滾石發行。
盧佳慧banner970x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