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舞台上氣質優雅,帥氣挺拔的演奏家揮灑琴藝,台下為人父母的幻想忍不住隨著琴音飄揚:「如果我的孩子有一天能站上舞台……」。然而「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的付出,卻也是父母的障礙。或害怕開始,不讓孩子學樂器;或學了樂器之後,開始緊迫盯人的親子關係。學習樂器是條悠悠長路,父母親的態度與想法影響孩子的學習樂趣。孩子為什麼學琴?你屬於哪一種父母,可曾記得初衷?
一、 鍛鍊心智
「鍛鍊心智」是我讓孩子學琴的理由,在此與讀者分享。我和許多父母一樣,希望孩子學琴,具備在黑白鍵上駕馭自如能力。如何實踐?則是未曾停止思索的課題。擔心尚未培養他對音樂的憧憬,已成噩夢一場。
學琴辛苦而漫長,唯有持之以恆、勤奮不懈,才有站上台那一天。這是我對孩子的期許,希望透過彈琴鍛鍊精神力,強化心理素質,作為人生路上抵抗壓力、面對挑戰的基底。
孩子在三歲五個月的年紀,充滿樂趣問我「媽媽,可以教我彈琴嗎?」我倒抽一口氣,心想「這一天真的來了!」心情憂喜參半,喜的是,他的主動學習欲望;憂的是,擔心嚴格教學的結果,母子失和、孩子失去樂趣。於是先行溝通,如果開始,則必須持之以恆,無論如何不許放棄。孩子同意,我們就這樣開始鋼琴課。目前他七歲,媽媽仍擔任他的鋼琴老師,孩子依然每天練琴,過程並非簡單一句話概括,有機會另闢主題分享。母子 鋼琴課持續至今,因為他始終記得當初的約定「開始練琴,就不能停」。鋼琴彈到甚麼程度其次,重點是實踐鍛鍊心智第一課「守信用」。
一、 鍛鍊心智
「鍛鍊心智」是我讓孩子學琴的理由,在此與讀者分享。我和許多父母一樣,希望孩子學琴,具備在黑白鍵上駕馭自如能力。如何實踐?則是未曾停止思索的課題。擔心尚未培養他對音樂的憧憬,已成噩夢一場。
學琴辛苦而漫長,唯有持之以恆、勤奮不懈,才有站上台那一天。這是我對孩子的期許,希望透過彈琴鍛鍊精神力,強化心理素質,作為人生路上抵抗壓力、面對挑戰的基底。
孩子在三歲五個月的年紀,充滿樂趣問我「媽媽,可以教我彈琴嗎?」我倒抽一口氣,心想「這一天真的來了!」心情憂喜參半,喜的是,他的主動學習欲望;憂的是,擔心嚴格教學的結果,母子失和、孩子失去樂趣。於是先行溝通,如果開始,則必須持之以恆,無論如何不許放棄。孩子同意,我們就這樣開始鋼琴課。目前他七歲,媽媽仍擔任他的鋼琴老師,孩子依然每天練琴,過程並非簡單一句話概括,有機會另闢主題分享。母子 鋼琴課持續至今,因為他始終記得當初的約定「開始練琴,就不能停」。鋼琴彈到甚麼程度其次,重點是實踐鍛鍊心智第一課「守信用」。
繼續閱讀文章
二、 為求豐功偉業
許多父母一開始想著是學琴對心智的好處,直到孩子彈到一定程度後動搖了,開始想要考級次、比賽、拚音樂資優班,期待透過實際成績確認孩子學習成效。壓力取代音樂想像,競爭取代音樂感受,父母與孩子之間剩下痛苦,孩子難以彈琴為樂。
父母心可以理解,認為自己不懂音樂,不透過比賽、測驗,無從瞭解孩子 學琴狀態。可參考音樂教育極為成功的德國人,如何看待孩子學琴這件事。
愛音樂,不考級
德國教育令人欽佩,從諾貝爾得獎人數佔全世界一半便知曉,認為競爭力來自藝術力量。從小極重視音樂教育的德國人,不為追求彈琴技術有多好?彈的曲目多艱深?而是透過音樂澆灌孩子的情感,提升感性世界,所以人人投入或聽、或彈、或唱的音樂活動一起薰陶,音樂成了彼此的心靈語言。若真要說德國音樂教育的傳統是什麼?必然是充滿音樂的家庭氛圍。家人、或朋友聚會,不定期廣邀齊聚一堂玩音樂,自然而然薰陶音樂氣息。偉大音樂家「巴赫」有如此強大音樂喜好,即來自幼時一年一度家族齊聚時,大家各顯身手玩樂器的美好記憶,成為他努力不懈開創音樂之路的動力。
在德國學琴,老師不強迫進度,父母間不比較,學習成果透過上台表演來呈現。舉凡演奏曲目的程度、上台的自信、遇到狀況的臨場反應等等,互相觀摩、討論以求進步。
給父母的建議
參考德國人的音樂教育方式,以開闊感官為訴求。鼓勵孩子平時除了積極參與音樂會,每到暑期數不清的音樂節、大師班也是豐富音樂學習的選擇。透過專業、風格各異的大師教學,以及觀摩來自廣大各地的學生們在台上的專注表現,激盪同儕間的積極學習力,成效遠超過每周一堂課,為準備測驗的制式化音樂課。
決定讓孩子學習樂器的父母,責任才剛開始。學樂器,不等於學音樂,一路與孩子同行。能和孩子一起學樂器更好,或至少培養愛音樂的心,身教重於言教,將音樂潛移默化注入家庭,孩子學樂器之路必受到鼓舞昂揚。
#作者近期活動—世界音樂講堂《義大利音樂之旅》
*圖片為示意。Image by thedanw from Pixabay
許多父母一開始想著是學琴對心智的好處,直到孩子彈到一定程度後動搖了,開始想要考級次、比賽、拚音樂資優班,期待透過實際成績確認孩子學習成效。壓力取代音樂想像,競爭取代音樂感受,父母與孩子之間剩下痛苦,孩子難以彈琴為樂。
父母心可以理解,認為自己不懂音樂,不透過比賽、測驗,無從瞭解孩子 學琴狀態。可參考音樂教育極為成功的德國人,如何看待孩子學琴這件事。
愛音樂,不考級
德國教育令人欽佩,從諾貝爾得獎人數佔全世界一半便知曉,認為競爭力來自藝術力量。從小極重視音樂教育的德國人,不為追求彈琴技術有多好?彈的曲目多艱深?而是透過音樂澆灌孩子的情感,提升感性世界,所以人人投入或聽、或彈、或唱的音樂活動一起薰陶,音樂成了彼此的心靈語言。若真要說德國音樂教育的傳統是什麼?必然是充滿音樂的家庭氛圍。家人、或朋友聚會,不定期廣邀齊聚一堂玩音樂,自然而然薰陶音樂氣息。偉大音樂家「巴赫」有如此強大音樂喜好,即來自幼時一年一度家族齊聚時,大家各顯身手玩樂器的美好記憶,成為他努力不懈開創音樂之路的動力。
在德國學琴,老師不強迫進度,父母間不比較,學習成果透過上台表演來呈現。舉凡演奏曲目的程度、上台的自信、遇到狀況的臨場反應等等,互相觀摩、討論以求進步。
給父母的建議
參考德國人的音樂教育方式,以開闊感官為訴求。鼓勵孩子平時除了積極參與音樂會,每到暑期數不清的音樂節、大師班也是豐富音樂學習的選擇。透過專業、風格各異的大師教學,以及觀摩來自廣大各地的學生們在台上的專注表現,激盪同儕間的積極學習力,成效遠超過每周一堂課,為準備測驗的制式化音樂課。
決定讓孩子學習樂器的父母,責任才剛開始。學樂器,不等於學音樂,一路與孩子同行。能和孩子一起學樂器更好,或至少培養愛音樂的心,身教重於言教,將音樂潛移默化注入家庭,孩子學樂器之路必受到鼓舞昂揚。
#作者近期活動—世界音樂講堂《義大利音樂之旅》
*圖片為示意。Image by thedanw from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