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浮世繪】亞當斯《原子博士》——真相的背後,見不得人? - MUSICO

【歌劇浮世繪】亞當斯《原子博士》——真相的背後,見不得人?

15108296538754
邢子青
出身法律學院,跨足廣播領域,曾任「愛樂電台(Philharmonic Radio)」資深節目製作及主持人。曾榮獲新聞局「廣播電視社會建設獎」、文建會「廣播文化獎優良文化節目」佳作獎,並曾多次入圍「廣播金鐘獎」節目與主持人獎項。此外,曾擔任金鼎獎與廣播金鐘獎評審委員。 除了廣播領域之外,邢子青經常擔任公私立企業團體與各級學校講座主講人,並多次應邀參與幕前演出,合作團隊包括「國家交響樂團」、「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臺灣國家國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等,並曾於「中國電視公司」頻道主持歌劇導聆節目。自2021年七月起,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製播Podcast節目,深度廣度兼具,頗受好評。目前任教於大安社區大學,教授古典音樂欣賞課程。
20
4,401

【歌劇浮世繪】亞當斯《原子博士》——真相的背後,見不得人?

現代科學,講求實事求是,所有現象都有理論根據。這是理性。

至於感情因素呢?感性與理性,是否也像「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呢?這個問題,「原子博士」奧本海默 (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 1904-1967) 應該深知箇中滋味!


曼哈頓計畫,三位一體

1945年07月16日,美國當地時間凌晨五點半,位在新墨西哥州的原彈試爆點,隨著倒數計時聲響,突然一束巨大光芒由地表衝上天空,幾英里之外都能感受到光束散發的高溫。隨著這道光芒,從此開啟了人類戰爭史上新的一頁。

這次試爆計畫的主持人,是猶太裔的美國物理學家奧本海默。根據紀載,他性情怪異、患有抑鬱症,但之所以會被選上擔當研發原子彈的重責大任,則是因為軍方計畫負責人葛羅夫斯將軍 (General Leslie Groves, 1896-1970) 的直覺:「這個古怪的人…他是個天才!」

奧本海默被委託研發的秘密計畫,就是代號稱之為「曼哈頓 (Manhattan Project) 」的原子彈試爆計畫,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也知道,一旦這項計畫成功,將會結束太平洋戰爭,但也會毀到一座城市,造成大量民眾死亡,這是史無前例的可怕武器。

奧本海默自己則是為這項計畫取名為「三位一體 (Trinity) 」。之所以會有這個稱呼,一說是奧本海默受到英國詩人約翰.唐恩 (John Donne, 1572-1631) 的《聖十四行詩》的啟示,其中的第十四章開頭第一句話「三位一體的真神,敲打我的心吧 (Batter my heart, three person'd God.) 」,閃過奧本海默的念頭,因此成了這次世紀之爆的代名詞。

至於另一說,則是來自奧本海默頗有興趣的印度教經書《薄伽梵歌》中的一段話:「如果有一千個太陽同時出現天空……我將成為死神,世界的毀滅者。」這段話乍看之下或許不易理解,但如果以原子彈爆炸瞬間的景象、再加上之後的摧毀威力,或許此刻在你的腦海裡,已經浮現撼動人心的畫面。


美夢成真,卻是惡夢開始

原子彈的發明是好是壞?廣島與長崎的原彈轟炸舉動是對是錯?這個至今在科學和道德觀點上依然有所爭論的戰爭事件,被美國作曲家約翰.亞當斯 (John Adams, b. 1953) 寫進五線譜,並且搬上歌劇舞台,在2005年舉行了世界首演。這部就是《原子博士 (Dr. Atomic) 》

歌劇第一幕,場景是在新墨西哥州原彈試爆實驗室一開場,合唱團的歌詞點出了這部歌劇隱含的深刻意義:「我們相信這股能量不是帶來創造,就是毀滅!」這多少也呼應了男主角奧本海默的內心糾結。

在歌劇第一幕最後,奧本海默獨自面對原彈試爆是否成功,緊要關頭當下,內心壓力之大可想而知。由男中音飾演的奧本海默,以唐恩的《聖十四行詩》詩句,表達了個人心境:「三位一體的真神,敲打我的心吧,因為你,我得以安穩站立,你讓我得到新生命,若不是你,我無法得到釋放…」

儘管事後證明奧本海默的擔憂是多慮的,原彈試爆成功帶給他莫大鼓舞,但這次試爆卻被比喻為「釋放出地獄的力量」,而這股力量即將在1945年08月06日的廣島上空,帶來鋪天蓋地的毀滅!

歌劇最後是一段令人屏息(或者該說是「窒息」)的場景,奧本海默率領所有工作室同仁和軍方人士,全體戴上防護鏡,等待試爆時刻的到來。隨著一分一秒的逼近,除了管絃樂並沒有奏出排山倒海般的壯闊聲響,反而是近乎寧靜的鋪陳,這樣的手法更緊扣人心。尤其最後幾句台詞,並非來自舞台上的美方工作人士,而是原爆當下一位日本母親尋找丈夫、為孩子找水喝的無助懇求,幾句簡單的口白,看(聽)得讓人心痛!


由奢入簡,化簡為繁

在《原子博士》發表之前,亞當斯曾兩度引用國際時事改寫為歌劇,一部是以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大陸為題材所做的《尼克森在中國 (Nixon in China) 》,1987年於阿姆斯特丹舉行首演,這是亞當斯的第一齣歌劇。

之後,亞當斯以1985年發生的義大利客輪阿基里斯.勞倫號劫船事件為題,創作了個人的第二齣歌劇《克林霍佛之死 (The Death of Klinghoffer) 》,劇名則是來自劫持事件中的人質犧牲者。接連兩部作品的大膽取材,完全不同於以往我們熟悉的歌劇裡的男歡女愛,推出之後,引起國際樂壇熱烈議論。但不論褒貶,亞當斯的歌劇創作動力,絲毫不減。

如果您是抱著聆聽莫札特、威爾第、普契尼的態度來接觸亞當斯的歌劇,很抱歉,您可能會大失所望,但這並不意謂亞當斯的作品沒有可聽性,相反地,他的創作手法相當具有吸引力。

亞當斯運用所謂的「極簡音樂 (Minimal music) 」,機械性的節奏不斷反覆,並且很有層次感地拉抬戲劇氣氛,聽他的音樂,就像是聆聽電影配樂,藉著動態十足的張力,搭配壯闊的音樂氣勢,創造了引人入勝的魅力。

如果一下子還無法消化整齣歌劇的朋友,建議您不訪先聽聽《原子博士》交響曲,這是作曲家亞當斯從劇中重點場景取材,重新編寫為四個樂章形式的交響曲,樂章之間不間斷,像是迷你版的「無言歌劇 (Adams without words) 」,一氣呵成展現了原劇中的精華。



《原子博士》交響曲在2007年八月間由亞當斯親自指揮,於英國逍遙音樂節首演(以上所附影音欣賞為本場音樂會實況錄音),有興趣的讀者們不妨一聽究竟。經過純粹的音樂洗禮之後,再回過頭來聆聽歌劇,我相信您會愈聽愈入味!

【參考書目】Killing the Rising Sun : How America Vanquished World War II by Bill O’Reilly & Martin Dugard ©2016 by Bill O’Reilly & Martin Dugard


▲主圖 美國當代作曲家約翰.亞當斯,為極簡主義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歌劇代表作品有《尼克森在中國》、《原子博士》……等。【2023衛武營國際音樂節】開幕音樂會《原子博士》,將於4月14日在衛武營音樂廳登場,由指揮大衛.羅伯森 (David ROBERTSON) 帶領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演出《原子博士》交響曲(臺灣首演)。(圖|Musacchio-Ianniello-Pasqualini)

延伸閱讀

【MUSICO特別報導】死亡的音樂之光: 2023衛武營國際音樂節 開幕音樂會《原子博士》——專訪指揮家大衛.羅伯森

【導聆曲解】2023衛武營國際音樂節 開幕音樂會《原子博士》

Film & Video

推薦閱讀

Porträt_des_Komponisten_Pjotr_I._Tschaikowski_(1840-1893)_

【歌劇浮世繪】柴可夫斯基《尤金.奧涅金》——俄羅斯文豪懺情錄

11
1,758
2024.11.21 / /歌劇浮世繪
在當今古典音樂市場裡,有幾位作曲家的名字幾乎等同於票房保證,其中之一絕對少不了俄...詳全文
文章主圖(新)_

【歌劇浮世繪】莫札特《後宮誘逃》——這音樂,讓人不想逃!

17
4,529
2024.02.29 / 歌劇浮世繪/邢子青
西方歌劇發展到今天四百多年,大多數是以歐洲當地的故事或傳說作為題材,不論是古老神...詳全文
Joyce DiDonato as Cendrillon in The Royal Opera production of Cendrillon (2011) by Jules Massenet (1842-1912), with direction and costume design by Laurent Pelly, set designs by Barbara de Limburg, and lighting by Duane Schuler performed at the Royal Opera House, Covent Garden on 1 July 2011.
ARPDATA ; 
CENDRILLON by Massenet ;
Joyce DiDonato (as Cendrillon) ; 
The Royal Opera ; 
At the Royal Opera House, London, UK ; 
1 July 2011 ; 
Credit: Bill Cooper / Royal Opera House / ArenaPAL

【歌劇浮世繪】馬斯內《灰姑娘》——玻璃鞋,也有蝴蝶效應?

18
4,056
2023.10.11 / 歌劇浮世繪/邢子青
聽故事,這是許多人從小到大不變的興趣,即便是老掉牙的故事,只要說得扣人心弦,一樣...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