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古典音樂市場裡,有幾位作曲家的名字幾乎等同於票房保證,其中之一絕對少不了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大概沒有哪一位自稱是古典樂迷的人不知道他的三大交響曲、三大芭蕾舞劇、鋼琴和小提琴協奏曲。一方面是因為他的作品旋律動聽,二方面則是在旋律背後隱藏情感總是直指人心。這樣的表現特色,在他的歌劇作品裡更是顯而易見。
在普希金三十八年的短暫生命中,他最重要、最著名、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長篇韻文小說《尤金.奧涅金(Eugene Onegin)》,從他二十四歲時開始提筆,花了八年時間,才成就了這部俄國文學史上的經典鉅作。 小說背景設定在1820年代的俄國,當時的俄羅斯社會有著極大的貧富差距與社會階級意識,在那個年代,全俄羅斯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農奴,他們世代沿襲著卑微身分,和擁有財富權力的貴族比較起來,可說是生活在黑暗的地獄裡。相對地,上流社會的紈袴子弟,因為出身自富貴世家,大多數時間消磨在上流社交圈,幾乎很難體會下階層的生活疾苦,但這並不完全表示這些貴族人士無所事事,事實上,在他們之中有不少才華洋溢、具有卓越品味的知識份子,例如「尤金.奧涅金」就是個例子。 在普希金的筆下,尤金.奧涅金是一個花花公子性格的人物,他年輕、敏感,雖然擁有文采,卻也會憤世嫉俗。其實,普希金加諸在尤金.奧涅金身上的性格,也是他個人早年的生活習性。在原著小說《尤金.奧涅金》當中,普希金刻意安排男主角出身於類似的背景,在某方面看來,這部小說就像是作者自己的「自傳告白」。
在「塔提亞娜」這個角色上,普希金為後代俄羅斯女性建立了完美的道德典範,柴可夫斯基在溫柔樸實、甚至有些敏感的女主角身上,則是找到了個人期待已久的完美女性形象,連帶也促使他提筆寫作歌劇版的《尤金.奧涅金》。
柴可夫斯基認為,「歌聲」並不是用來炫燿技巧,而是要唱出劇中人物的真實情感,對他來說,技巧只不過是輔助工具,一齣歌劇的靈魂所在,應該是具有人性的劇本,而他的音樂則是用來表現、並且烘托劇中角色之用。更重要的是,如果角色的性格無法引起他的共鳴,他是不可能提筆創作的,換句話說,當這些劇中人物被賦予音樂之前,柴可夫斯基就已經對他們產生情感上的認同了,尤其「劇中女主角」更是關鍵點,《尤金.奧涅金》當中的塔契亞娜就是典型的例子。
柴可夫斯基從少年時代所展露的文學才華,雖然並沒有讓他成為一位文學家,但我們仍然應該慶幸,就因為他豐厚的文學素養,才能讓我們見識到一齣又一齣經典的「俄國文學歌劇」,也因為他的細膩心思,才能帶我們透過音樂「閱讀」俄國文豪筆下的不朽鉅作。在柴可夫斯基與普希金的身上,不只印證音樂與文學的完美結合,也許還隱喻了當代企業所謂「借力使力」的概念吧!
▲主圖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將於2025年2月22~23日,以俄國旋律大師為題推出《瘋迷24柴可夫斯基》,其中柴可夫斯基改編俄國文學之父普希金名著的歌劇《尤金・奧涅金》,將以音樂會形式為24小時音樂狂熱開啟序幕。(圖|wiki)
俄羅斯文豪的自傳告白
在柴可夫斯基一生當中,總共完成了十一齣歌劇,其中取材的對象,全部來自文學與戲劇領域,其中佔了大多數的作品,則是來自普希金(Alexander Pushkin, 1799-1837)的作品。在普希金三十八年的短暫生命中,他最重要、最著名、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長篇韻文小說《尤金.奧涅金(Eugene Onegin)》,從他二十四歲時開始提筆,花了八年時間,才成就了這部俄國文學史上的經典鉅作。 小說背景設定在1820年代的俄國,當時的俄羅斯社會有著極大的貧富差距與社會階級意識,在那個年代,全俄羅斯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農奴,他們世代沿襲著卑微身分,和擁有財富權力的貴族比較起來,可說是生活在黑暗的地獄裡。相對地,上流社會的紈袴子弟,因為出身自富貴世家,大多數時間消磨在上流社交圈,幾乎很難體會下階層的生活疾苦,但這並不完全表示這些貴族人士無所事事,事實上,在他們之中有不少才華洋溢、具有卓越品味的知識份子,例如「尤金.奧涅金」就是個例子。 在普希金的筆下,尤金.奧涅金是一個花花公子性格的人物,他年輕、敏感,雖然擁有文采,卻也會憤世嫉俗。其實,普希金加諸在尤金.奧涅金身上的性格,也是他個人早年的生活習性。在原著小說《尤金.奧涅金》當中,普希金刻意安排男主角出身於類似的背景,在某方面看來,這部小說就像是作者自己的「自傳告白」。
紈袴子弟 vs 完美女性
相對於尤金.奧涅金略帶貴族雅痞的性格,普希金則是安排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女性角色作為對應,那就是女主角「塔提亞娜(Tatyana)」。塔提亞娜出生在鄉下,雖然是貴族之後,卻沒有尤金.奧涅金的上流背景,她的性格內向、害羞、甚至有一些多愁善感。 一開始,塔提亞娜在書本裡尋找幻想式的愛情,直到尤金.奧涅金的出現,讓塔提亞娜以為見到期待已久的「真命天子」,但尤金.奧涅金卻冷冷地拒絕了塔提亞娜。直到後來,當塔提亞娜成為某位莫斯科貴族的妻子時,尤金.奧涅金才猛然發現自己其實深愛著塔提亞娜,但塔提亞娜娜顧及家庭與名譽,斷然婉拒了奧涅金的愛情,讓奧涅金徒留悔恨。在「塔提亞娜」這個角色上,普希金為後代俄羅斯女性建立了完美的道德典範,柴可夫斯基在溫柔樸實、甚至有些敏感的女主角身上,則是找到了個人期待已久的完美女性形象,連帶也促使他提筆寫作歌劇版的《尤金.奧涅金》。
以歌劇向女性認同
在所有與劇場相關的創作當中,除了芭蕾舞之外,最能引起柴可夫斯基興趣的表演形式,就是歌劇,尤其透過歌唱來呈現人性,更是他熱中之處。柴可夫斯基認為,「歌聲」並不是用來炫燿技巧,而是要唱出劇中人物的真實情感,對他來說,技巧只不過是輔助工具,一齣歌劇的靈魂所在,應該是具有人性的劇本,而他的音樂則是用來表現、並且烘托劇中角色之用。更重要的是,如果角色的性格無法引起他的共鳴,他是不可能提筆創作的,換句話說,當這些劇中人物被賦予音樂之前,柴可夫斯基就已經對他們產生情感上的認同了,尤其「劇中女主角」更是關鍵點,《尤金.奧涅金》當中的塔契亞娜就是典型的例子。
柴可夫斯基的「文學情結」
「愛情」與「宿命」,似乎是十九世紀俄國文學當中少不了的基本元素,熟稔俄羅斯文學的柴可夫斯基,則是以音樂手法將每一部經典文學裡的精髓,重現在後代觀眾面前。柴可夫斯基從少年時代所展露的文學才華,雖然並沒有讓他成為一位文學家,但我們仍然應該慶幸,就因為他豐厚的文學素養,才能讓我們見識到一齣又一齣經典的「俄國文學歌劇」,也因為他的細膩心思,才能帶我們透過音樂「閱讀」俄國文豪筆下的不朽鉅作。在柴可夫斯基與普希金的身上,不只印證音樂與文學的完美結合,也許還隱喻了當代企業所謂「借力使力」的概念吧!
▲主圖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將於2025年2月22~23日,以俄國旋律大師為題推出《瘋迷24柴可夫斯基》,其中柴可夫斯基改編俄國文學之父普希金名著的歌劇《尤金・奧涅金》,將以音樂會形式為24小時音樂狂熱開啟序幕。(圖|wiki)
節目資訊與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