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起來一下激動,一下搖擺,有時候又柔腸寸斷憂鬱到不行的爵士樂,這些看似不規律音符的背後「製造者」們,到底在演奏的當下頭腦都在想些什麼?怎麼能就像是個人肉編曲機一樣,不斷地將即興的音符,透過手上的樂器即時如泉湧般噴發而出呢?
想要知道這個秘密的話,讓我們先來聊聊要成為一個爵士演奏者,要具備的幾款基本功好了:
1.需要具備精準的樂器操控能力: 吹小號的我,小時候常常聽到一種不知道哪來的奇怪說法:「好好練喔,如果你基本練不好的話,就只能去吹爵士了喔!」,長大之後我了解,無論是吹古典或是吹爵士、流行,樂器的基本技巧都一樣重要,因為操作樂器的基本訓練並沒有樂種不同而有太大的迥異,換句話說,如果你沒有操作樂器的能力,管你演奏哪種曲風,都只有碰壁的份。
2.本身就是一個無可救藥的爵士樂迷: 坦白說,比起流行音樂,爵士音樂絕對是個小眾音樂,但爵士音樂的演奏風格百百種,加上各種不同的樂器、年代,甚至是國家、地區、唱片公司,把這些變數加總在樂手本身的性格、想模仿的樂手、一同演出的樂手等元素上,都造成了爵士音樂家或樂團的獨特性,而一個好的爵士樂手,必定是個重度的爵士樂迷,他可以知道哪一張唱片裡有哪些樂手、發行的年份、甚至是在哪個錄音室所錄下的錄音、歌曲當中所用的每一個音符等,有時候,竟然連所有樂手關於音樂或不關音樂的八卦緋聞都暸若指掌。
想要知道這個秘密的話,讓我們先來聊聊要成為一個爵士演奏者,要具備的幾款基本功好了:
1.需要具備精準的樂器操控能力: 吹小號的我,小時候常常聽到一種不知道哪來的奇怪說法:「好好練喔,如果你基本練不好的話,就只能去吹爵士了喔!」,長大之後我了解,無論是吹古典或是吹爵士、流行,樂器的基本技巧都一樣重要,因為操作樂器的基本訓練並沒有樂種不同而有太大的迥異,換句話說,如果你沒有操作樂器的能力,管你演奏哪種曲風,都只有碰壁的份。
2.本身就是一個無可救藥的爵士樂迷: 坦白說,比起流行音樂,爵士音樂絕對是個小眾音樂,但爵士音樂的演奏風格百百種,加上各種不同的樂器、年代,甚至是國家、地區、唱片公司,把這些變數加總在樂手本身的性格、想模仿的樂手、一同演出的樂手等元素上,都造成了爵士音樂家或樂團的獨特性,而一個好的爵士樂手,必定是個重度的爵士樂迷,他可以知道哪一張唱片裡有哪些樂手、發行的年份、甚至是在哪個錄音室所錄下的錄音、歌曲當中所用的每一個音符等,有時候,竟然連所有樂手關於音樂或不關音樂的八卦緋聞都暸若指掌。
繼續閱讀文章
3.能了解並靈活的運用爵士樂理:
如大家所知道的,爵士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演奏元素不外乎就是「即興演奏」了,要能在這個部分表現的出色,「能不能知道自己在演奏什麼?」佔了絕大部分的重要性,在即興演奏的過程中,樂手除了要表現出自己對於音樂的「感情」之外,也必須隨時注意到樂曲和聲的變化,透過樂理的支持,達到「理性與感性」兼具的即興演奏,也就是說,所有的即興演奏出來的樂句,都是「有憑有據」的。
4.有敏感的耳朵: 通常,爵士樂的呈現方式並不會是一個人單獨演奏,而是以「重奏」或「樂團」的方式演奏,當兩個人以上一起演奏的時候,「聆聽」與「反應」就變成讓音樂有張力的主要條件了,況且「反應」通常在「聆聽」之後,先不管反應的好不好,「聆聽」到底又該聽出些什麼?這當中可能包含了樂曲的和聲進行、節奏與速度的變化,與樂團中「神隊友」所丟出可以讓樂曲為之一亮的「梗」,這些好似球賽中不斷給你助攻的「梗」,若你能接好之後而反應,就能讓樂曲充滿了令演奏著與聆聽者都意想不到的驚喜。
以上四項基本的功力,經過每個爵士樂手成長與訓練環境的不同,加上個人對於曲風、年代、模仿人物喜好的不同,造就了個人的特色,但是他們又怎麼能「即時」的創造出這些樂句呢?想想我們小時候念英文(或是中文),是不是先認識英文字母(注音符號),接著是發音,接著是單子、句子到慢慢學會作文,經過不斷的練習,文法通順後進而懂得在文章裡言之有物,偶而引經據典之外也加入些隱喻,讓文章「高級」或「幽默」一點,同時為了要讓我們盡可能的發出正確的音調,老師總是要我們聽「大家說英語」或是「空中英語教室」,或是找機會多跟外國人練習對話,讓我們盡量沒有怪腔怪調,同樣的道理,爵士樂手在堆積成山的錄音中,找尋自己喜好的聲音與樂句,並將這些樂句當成是譜寫文章的詞彙,用熟練的樂器技巧,經過符合(或故意不符合)樂理的為根基,與樂團中的其他演奏者們,一同聆聽反應後交互堆疊著,創造出令人搖擺或憂鬱的樂句。
哇,一個有料的爵士樂手,頭腦是不是還滿複雜的呢?
*圖片為示意。Image by shauking from Pixabay
4.有敏感的耳朵: 通常,爵士樂的呈現方式並不會是一個人單獨演奏,而是以「重奏」或「樂團」的方式演奏,當兩個人以上一起演奏的時候,「聆聽」與「反應」就變成讓音樂有張力的主要條件了,況且「反應」通常在「聆聽」之後,先不管反應的好不好,「聆聽」到底又該聽出些什麼?這當中可能包含了樂曲的和聲進行、節奏與速度的變化,與樂團中「神隊友」所丟出可以讓樂曲為之一亮的「梗」,這些好似球賽中不斷給你助攻的「梗」,若你能接好之後而反應,就能讓樂曲充滿了令演奏著與聆聽者都意想不到的驚喜。
以上四項基本的功力,經過每個爵士樂手成長與訓練環境的不同,加上個人對於曲風、年代、模仿人物喜好的不同,造就了個人的特色,但是他們又怎麼能「即時」的創造出這些樂句呢?想想我們小時候念英文(或是中文),是不是先認識英文字母(注音符號),接著是發音,接著是單子、句子到慢慢學會作文,經過不斷的練習,文法通順後進而懂得在文章裡言之有物,偶而引經據典之外也加入些隱喻,讓文章「高級」或「幽默」一點,同時為了要讓我們盡可能的發出正確的音調,老師總是要我們聽「大家說英語」或是「空中英語教室」,或是找機會多跟外國人練習對話,讓我們盡量沒有怪腔怪調,同樣的道理,爵士樂手在堆積成山的錄音中,找尋自己喜好的聲音與樂句,並將這些樂句當成是譜寫文章的詞彙,用熟練的樂器技巧,經過符合(或故意不符合)樂理的為根基,與樂團中的其他演奏者們,一同聆聽反應後交互堆疊著,創造出令人搖擺或憂鬱的樂句。
哇,一個有料的爵士樂手,頭腦是不是還滿複雜的呢?
*圖片為示意。Image by shauking from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