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是許多人共同的孩童記憶:撐開傘旋轉、揮著掃帚旋轉、跟著音樂旋轉、在湛藍天空下閉上眼睛旋轉。或許說明著,19世紀流行雙人旋轉的「圓舞曲」,源自人類本能?!
「圓舞曲」盛行之前,跳的是彬彬有禮的宮廷舞蹈「小步舞曲」。在法國大革命震撼歐洲之際,受奧地利鄉村與德國南部三拍子民俗舞蹈影響,逐漸去權威化,不再貴族專屬;一般平民進出咖啡廳、舞廳、小酒館自由舞蹈作樂,由雙人對舞「小步舞曲」演變成雙人抱握旋轉的「圓舞曲」,樂趣瞬間加乘。
19世紀作曲家受「圓舞曲」風潮影響,紛紛將其融入交響曲、歌劇等大型作品形式。蕭邦也寫圓舞曲,風格與形式又是另一獨特風貌,融合詩意的鋼琴表現。
蕭邦《圓舞曲》融合傳統波蘭與維也納舞蹈,某程度也受舒伯特《圓舞曲》、以及韋伯《邀舞》影響,曾寫過大約25首《圓舞曲》,實際出版18首,創作風格多樣,個人風格強烈,自曲子第一小節起一聽便知,這是蕭邦《圓舞曲》。
二、擁抱群眾:蕭邦《圓舞曲》格局寬廣,技巧上將鋼琴藝術推展至頂峰,例如《降E大調 圓舞曲》、《降A大調 圓舞曲》樂曲開始帶著直覺帥氣展開,結束在華麗燦爛尾奏上。想像置身現場音樂會,最後一個和弦落下後,緊接全場喝采完美結束。
• 找到身體節奏。舞蹈性與聆賞性《圓舞曲》最大不同處是,前者仰賴身體直覺聆聽,後者觸動心情感受。既是舞曲,「節奏感」不可少,節奏感由拍子強弱變化組成,三拍子的重拍在第一拍,形成「強–弱–弱」的節奏感。開發身體節奏感的第一步,先以雙手拍打「強–弱–弱」,接著雙手背在身後,起身往前滑動,口唸「強–弱–弱」輔助身體找到節奏。
• 閉上眼睛旋轉。儲存蕭邦旋律在腦中,注入優雅頻率,有助改變氣質。首先閉上眼睛聆聽音樂,想像細緻旋律跟著血液流動全身,聽著聽著忘我地跟著音樂旋轉。
• 蕭邦(1810–1849):浪漫樂派作曲家,波蘭鋼琴詩人。1830離開波蘭定居法國巴黎直到生命終點,視巴黎為第二故鄉。擅長創作鋼琴曲,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作曲家。
• 小步舞曲(Menuett):源自法國的三拍子舞曲,17世紀受到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喜愛,從民間引入宮廷,自此在歐洲傳開,盛行於18世紀。
• 圓舞曲(Waltz):源自奧地利與德國南部鄉間三拍子舞蹈「蘭德勒舞曲」、「德國舞」、「旋轉舞」。其鄉村愉悅奔放本質,以及男女相擁舞蹈模式大受歡迎,在19世紀取代「小步舞曲」。
蕭邦《圓舞曲》,李帕替演奏
* Photo by Gabby Orcutt on Unsplash
「圓舞曲」盛行之前,跳的是彬彬有禮的宮廷舞蹈「小步舞曲」。在法國大革命震撼歐洲之際,受奧地利鄉村與德國南部三拍子民俗舞蹈影響,逐漸去權威化,不再貴族專屬;一般平民進出咖啡廳、舞廳、小酒館自由舞蹈作樂,由雙人對舞「小步舞曲」演變成雙人抱握旋轉的「圓舞曲」,樂趣瞬間加乘。
19世紀作曲家受「圓舞曲」風潮影響,紛紛將其融入交響曲、歌劇等大型作品形式。蕭邦也寫圓舞曲,風格與形式又是另一獨特風貌,融合詩意的鋼琴表現。
超越舞蹈概念的的《圓舞曲》
舞曲,是身體、步伐的舞動。出自波蘭鋼琴詩人蕭邦之手的《圓舞曲》華麗、抒情,有時幽微感傷,有時優雅迷人,他的旋律使人著迷,沉浸其中身體不曾記得起舞,不停旋轉的是心靈之舞。相較於令人聞之起舞的《圓舞曲》寫作高手小約翰・史特勞斯,蕭邦不曾寫過實際使人翩翩起舞的《圓舞曲》,他的《圓舞曲》美學走向心靈。蕭邦《圓舞曲》融合傳統波蘭與維也納舞蹈,某程度也受舒伯特《圓舞曲》、以及韋伯《邀舞》影響,曾寫過大約25首《圓舞曲》,實際出版18首,創作風格多樣,個人風格強烈,自曲子第一小節起一聽便知,這是蕭邦《圓舞曲》。
蕭邦《圓舞曲》兩大特性聆賞參考
一、探索個人:作曲家本人在創作這些「圓舞曲」不為爭取出版機會,記錄個人真實心聲為主,例如多愁善感代表《F小調 圓舞曲》;抒情、微微顫動內心的《B小調 圓舞曲》;華麗、演奏效果絕佳的《E小調 圓舞曲》。蕭邦的鋼琴語法細膩,旋律源源不絕,和聲隱隱變化,道出層次豐富的內心戲。不小心愛上蕭邦,的確難以自拔。二、擁抱群眾:蕭邦《圓舞曲》格局寬廣,技巧上將鋼琴藝術推展至頂峰,例如《降E大調 圓舞曲》、《降A大調 圓舞曲》樂曲開始帶著直覺帥氣展開,結束在華麗燦爛尾奏上。想像置身現場音樂會,最後一個和弦落下後,緊接全場喝采完美結束。
聆聽重點
• 找到身體節奏。舞蹈性與聆賞性《圓舞曲》最大不同處是,前者仰賴身體直覺聆聽,後者觸動心情感受。既是舞曲,「節奏感」不可少,節奏感由拍子強弱變化組成,三拍子的重拍在第一拍,形成「強–弱–弱」的節奏感。開發身體節奏感的第一步,先以雙手拍打「強–弱–弱」,接著雙手背在身後,起身往前滑動,口唸「強–弱–弱」輔助身體找到節奏。
• 閉上眼睛旋轉。儲存蕭邦旋律在腦中,注入優雅頻率,有助改變氣質。首先閉上眼睛聆聽音樂,想像細緻旋律跟著血液流動全身,聽著聽著忘我地跟著音樂旋轉。
音樂便利貼
• 蕭邦(1810–1849):浪漫樂派作曲家,波蘭鋼琴詩人。1830離開波蘭定居法國巴黎直到生命終點,視巴黎為第二故鄉。擅長創作鋼琴曲,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作曲家。
• 小步舞曲(Menuett):源自法國的三拍子舞曲,17世紀受到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喜愛,從民間引入宮廷,自此在歐洲傳開,盛行於18世紀。
• 圓舞曲(Waltz):源自奧地利與德國南部鄉間三拍子舞蹈「蘭德勒舞曲」、「德國舞」、「旋轉舞」。其鄉村愉悅奔放本質,以及男女相擁舞蹈模式大受歡迎,在19世紀取代「小步舞曲」。
延伸聆聽
蕭邦《圓舞曲》,李帕替演奏
Dinu Lipatti plays Chopin: Waltzes 1950 recordings ▶
* Photo by Gabby Orcutt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