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人有句諺語:「時間不以分鐘或小時,而是以它變成什麼來計算。」用來形容提琴名城克雷蒙納,再貼切不過。
提琴的製造歷史已經有五百多年了,卻只有來自義大利北部克雷蒙納的三大名琴家族阿瑪蒂、瓜奈里,以及史特拉底瓦里能夠昇華成為傳奇。這些名琴家族一手打造的提琴,經過幾百年的歲月洗禮,音色竟然保持完美,透過演奏者高超的技巧,名家配名琴,許多演出都深深打動人心。不同世代的演奏家,包括十八世紀的魔鬼提琴手帕格尼尼,小提琴大師海飛茲、當代相當傑出的美國小提琴家約夏・貝爾,還有韓國的小提琴天后鄭京和,都是以名琴演奏、揚名國際的音樂家。相傳其中鄭京和的母親甚至為了讓女兒能夠使用史特拉底瓦里名琴演奏,不惜賣掉房子來買琴, 由此可見這些傳奇名琴,在音樂界的地位有多麼重要。
克雷蒙納的三大名琴家族裡,又以「瓜奈里」和「史特拉底瓦里」的名聲最高,其中,來自史特拉底瓦里家族的安東尼歐(Antonio Stradivari ),更被世人公認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小提琴製作師,他的傑作在現在的市場上都已經是超過三百年的古董,而且是許多提琴演奏大師的最愛,每把名琴都創下收藏天價。
到底史特拉底瓦里名琴越久越值錢,能演奏出動人琴音的秘密是什麼?臺灣大學化學系教授戴桓青教授用了十年的時間來研究,終於發現了成就名琴的其中一個秘密,也在接受《紐約時報》的專訪。
戴桓青在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指出,「打造史特拉底瓦里的木材,經過『神秘』的化學處理,就算後來的製琴師選擇同樣的木材、裁切一模一樣的形狀,複製相同的工法,都得不到想要的效果。一直到現在,後人還是找不出方法複製來名琴。所以頂尖的演奏家們還是對三百多年前的『老古董』情有獨鍾。」
長期以來戴教授和團隊用化學分析來尋找名琴製作的秘密,發現其中有鋁、鈣、銅等元素,因此推測打造名琴的木頭經過特殊的化學處理。結果指出,「木材工人可能曾經將這些木材浸泡在礦物質中,讓它們能夠抵抗細菌菌及蟲害的侵襲。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有演奏時所產生的振動,含有礦物質的木材又持續變質,導致之後的製琴師一直找不出複製名琴的方法。」
戴教授的研究,和義大利名琴塗料的研究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義大利專家研究的線索,指出名琴的漆裡,其實加了一樣和食物有關的秘密元素。
有回在科學月刊上讀到一篇文章,文章報導了史特拉底瓦里琴的權威專家薩科尼(Simone Fernando Sacconi)的研究成果。薩科尼在專書《史特拉底瓦里的祕密》中表示,在仔細分析名琴的面板材質之後,化學家們發現,琴表面的漆,對音色其實沒有太大的影響,反而是面板塗的底漆,才是成就名琴的秘密。因為底漆會滲進木材,經過時間,最後很可能影響到木材的成分。名琴專家薩科尼在書中提到,古代義大利的製琴師,會在漆裡頭添加燃燒葡萄藤之後剩下的灰燼。葡萄藤灰含有大量的矽和鈣,當這個元素會滲透進琴板裡,把木材組織間的空隙塞滿,而產生硬化作用;硬化之後的木材,可以增加琴版的震盪,增加音響效果。即便史特拉底瓦里的琴板不厚,卻也無比堅固,還有防水的功能,就算外層的表漆脫落,一樣無損琴音的美好。
這樣的說法到底可不可信?依照薩科尼的提琴維修經驗,他幾乎見過所有僅存於世的史特拉底瓦里名琴,也修護過其中大部分的琴,因此他的研究應該是具有非常高的可信度。
克雷蒙納製造名琴的秘密,除了漆裡頭的化學物質是重點,漆和木頭長時間的互動,也是造就美好琴音的重要元素。「時間」永遠是成就美好的關鍵,不管是製作小提琴,還是那細心慢火熬出的克雷蒙納牛札糖。
傳奇名琴的秘密,難道不是因為這個城市流傳了世世代代、用心製作的好食物?那鬆中帶脆、充滿核果與蜂蜜香氣的牛札糖,餵養了克雷蒙納的小提琴傳奇職人,撫慰他們的胃口,讓他們得以細心、專心地工作,為世界留下如此美好的禮物。名琴故鄉那甜蜜清香、充滿杏仁香氣的好食物伴著琴聲,永恆不墜。
提琴的製造歷史已經有五百多年了,卻只有來自義大利北部克雷蒙納的三大名琴家族阿瑪蒂、瓜奈里,以及史特拉底瓦里能夠昇華成為傳奇。這些名琴家族一手打造的提琴,經過幾百年的歲月洗禮,音色竟然保持完美,透過演奏者高超的技巧,名家配名琴,許多演出都深深打動人心。不同世代的演奏家,包括十八世紀的魔鬼提琴手帕格尼尼,小提琴大師海飛茲、當代相當傑出的美國小提琴家約夏・貝爾,還有韓國的小提琴天后鄭京和,都是以名琴演奏、揚名國際的音樂家。相傳其中鄭京和的母親甚至為了讓女兒能夠使用史特拉底瓦里名琴演奏,不惜賣掉房子來買琴, 由此可見這些傳奇名琴,在音樂界的地位有多麼重要。
克雷蒙納的三大名琴家族裡,又以「瓜奈里」和「史特拉底瓦里」的名聲最高,其中,來自史特拉底瓦里家族的安東尼歐(Antonio Stradivari ),更被世人公認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小提琴製作師,他的傑作在現在的市場上都已經是超過三百年的古董,而且是許多提琴演奏大師的最愛,每把名琴都創下收藏天價。
到底史特拉底瓦里名琴越久越值錢,能演奏出動人琴音的秘密是什麼?臺灣大學化學系教授戴桓青教授用了十年的時間來研究,終於發現了成就名琴的其中一個秘密,也在接受《紐約時報》的專訪。
戴桓青在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指出,「打造史特拉底瓦里的木材,經過『神秘』的化學處理,就算後來的製琴師選擇同樣的木材、裁切一模一樣的形狀,複製相同的工法,都得不到想要的效果。一直到現在,後人還是找不出方法複製來名琴。所以頂尖的演奏家們還是對三百多年前的『老古董』情有獨鍾。」
長期以來戴教授和團隊用化學分析來尋找名琴製作的秘密,發現其中有鋁、鈣、銅等元素,因此推測打造名琴的木頭經過特殊的化學處理。結果指出,「木材工人可能曾經將這些木材浸泡在礦物質中,讓它們能夠抵抗細菌菌及蟲害的侵襲。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有演奏時所產生的振動,含有礦物質的木材又持續變質,導致之後的製琴師一直找不出複製名琴的方法。」
戴教授的研究,和義大利名琴塗料的研究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義大利專家研究的線索,指出名琴的漆裡,其實加了一樣和食物有關的秘密元素。
有回在科學月刊上讀到一篇文章,文章報導了史特拉底瓦里琴的權威專家薩科尼(Simone Fernando Sacconi)的研究成果。薩科尼在專書《史特拉底瓦里的祕密》中表示,在仔細分析名琴的面板材質之後,化學家們發現,琴表面的漆,對音色其實沒有太大的影響,反而是面板塗的底漆,才是成就名琴的秘密。因為底漆會滲進木材,經過時間,最後很可能影響到木材的成分。名琴專家薩科尼在書中提到,古代義大利的製琴師,會在漆裡頭添加燃燒葡萄藤之後剩下的灰燼。葡萄藤灰含有大量的矽和鈣,當這個元素會滲透進琴板裡,把木材組織間的空隙塞滿,而產生硬化作用;硬化之後的木材,可以增加琴版的震盪,增加音響效果。即便史特拉底瓦里的琴板不厚,卻也無比堅固,還有防水的功能,就算外層的表漆脫落,一樣無損琴音的美好。
這樣的說法到底可不可信?依照薩科尼的提琴維修經驗,他幾乎見過所有僅存於世的史特拉底瓦里名琴,也修護過其中大部分的琴,因此他的研究應該是具有非常高的可信度。
克雷蒙納製造名琴的秘密,除了漆裡頭的化學物質是重點,漆和木頭長時間的互動,也是造就美好琴音的重要元素。「時間」永遠是成就美好的關鍵,不管是製作小提琴,還是那細心慢火熬出的克雷蒙納牛札糖。
傳奇名琴的秘密,難道不是因為這個城市流傳了世世代代、用心製作的好食物?那鬆中帶脆、充滿核果與蜂蜜香氣的牛札糖,餵養了克雷蒙納的小提琴傳奇職人,撫慰他們的胃口,讓他們得以細心、專心地工作,為世界留下如此美好的禮物。名琴故鄉那甜蜜清香、充滿杏仁香氣的好食物伴著琴聲,永恆不墜。
延伸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