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儂.雷斯考》的劇情取材自普弗神父於1731年撰寫的小說《騎士德.格里厄與瑪儂.雷斯考的故事》(Histoire du chevalier des Grieux et de Manon Lescaut)。這本小說至今仍具重要的閱讀價值,描繪了18世紀工業革命後社會的劇烈變遷,反映了政治經濟矛盾和腐敗、現實的複雜性及人性的弱點,這些因素最終導致了烏托邦理想的破滅。小說中的瑪儂.雷斯考與騎士德.格里厄正象徵著人性的弱點,及缺乏理性與道德價值觀的後果,最終陷入悲慘的命運。而在普契尼的心中,無論社會文化背景多麽複雜,「愛情」才是戲劇的核心靈魂——愛使人幸福、充實,同時也帶來折磨與毀滅。在瑪儂身上,我們看到了普契尼細心刻畫的悲劇女神,他將愛情化作主題旋律動機,用音樂表現瑪儂的情感與絕望,為自己的歌劇美學立下了標竿,留下永恆的共鳴。
本次《瑪儂.雷斯考》的全新製作邀來了義大利歌劇導演——皮耶.弗朗切斯科.馬埃斯特里尼(Pier Francesco MAESTRINI)執導,活躍於世界各地的著名劇院,累積了近百部的製作經驗。為增強戲劇情節的渲染力,他擅長運用突破性的創意,結合現代多媒體科技,營造出令人驚豔的舞台視覺效果。去年首度在斯洛維尼亞國家劇院登場受到觀眾熱烈迴響,更於今年二月安排加演場。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簡文彬表示:「臺灣在15年前有過一次《瑪儂.雷斯考》全舞台的歌劇製作演出。這次在高雄首度上演,我們希望風格上能貼近原作,避免與那個時代脫節太多。導演馬埃斯特里尼很盡力地重現劇本的每一個場景,而且手法非常的精緻,要求很多小細節。特別在這部歌劇中,每一幕的地點都不一樣,從法國繁華的廣場、奢華的豪宅、港口、甚至最後一幕到了美洲荒涼的沙漠,他引用了新媒體的影像投影設計,讓視覺效果更強烈。」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導演及舞台美術設計逐漸將創意融合新科技媒體影像設計,以輔助舞台的豐富效果,同時減少了傳統佈景大量塑料的使用,這在某個程度上也體現了淨零減碳的環保行動,可說是一舉兩得!